- 主题:明朝有大量沽名的官员,为何清代没有?
要一分为二地认知事物。
沽名钓誉的另一面,是尚知荣辱,尚有操守和人格。满清治下,大臣或者是奴才,或者以(抬旗)成为奴才为荣。连独立人格都没有的奴才,讨主子欢喜即可,要名誉何用?呵呵
【 在 dingo2003 的大作中提到: 】
: 万历看透了这帮靠「搜扬君过,讪上卖直」来博名的小人,即使面对词锋滔滔的台谏条陈,也能波澜不惊道:「不过欲沽名尔。若重处之,适以成其名。」然后卷而封之。
: 对此,曾任礼部尚书的于慎行是为数不多持论公允的:近世士大夫以气节相高,不恤生死,往往视廷杖戍遣为登仙之路。一遭斥谪,意气扬扬,目上趾高,傲睨一世,正所谓意气有加也。
:
: ...................
--
FROM 117.14.14.*
廷杖成本低?你了解一下因廷杖而死的油多少人吧。另外,可能不限于廷杖,骂皇帝骂狠了可能直接下狱。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沽名钓誉一面,可不是什么知荣辱,是成本低而已,知道皇帝不会把他怎么样,所以可以拼命博名声。否则的话,水凉一点都不去了
:
--
FROM 117.14.14.*
举例来说:正德十四年三月,有146位大臣遭廷杖,11人死于杖下
另外,你没搞清状况,沽名钓誉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整个社会大环境还知荣辱,有节操底线。在一群蛆的粪池里,沽名钓誉是没任何意义的,因为名誉对蛆来说等于零。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说死了多少人。连嘉靖皇帝恨死了的杨慎,都没打死,这叫成本高?
:
--
FROM 117.14.14.*
“文明始于虚伪”,认真体会这句话。
表面上要风骨和名誉,即便有虚伪的成分,也比以当奴才为荣的朝代强。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德皇帝被大臣集团欺压了一辈子,一次爆发也才打死11人,成本很高吗?
:
: 沽名钓誉盛行,和什么有底线没什么关系。不过就是把伦理道德挂在嘴边,背后男盗女娼一点没少。大臣们和皇帝顶,更多也是为了获得权力而已。
: ...................
--
FROM 117.14.14.*
清朝的文字狱,是空前的,文人的风骨和名誉,所剩无多了。
科举是为了当官,当官当好了,抬旗做奴才,更是很多人的向往。天朝人的脊梁和风骨,到了满清,已经所剩无多了。
当然,满清也许不是最差的。更差的是什么时候,我不敢说。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清朝文人也是要风骨和名誉的呀,有什么区别呢?
:
: 什么叫“以当奴才为荣”?不都是考科举给皇帝当官吗
: ...................
--
FROM 117.14.14.*
你多读点儿书吧。汉人抬旗入汉八旗,懂吗。
风骨和名誉存在的前提,是社会有一定的开明度和自由空间。如果社会跟粪坑一样,只有蛆才能生存,还有个屁风骨和名誉。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抬旗是旗人内部的等级提升,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汉人变成旗人。
:
: 文字狱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和风骨名誉有多大关系?风骨和名誉有很多方面,不能说风骨和名誉就等于合不合皇帝对着干吧?
: ...................
--
FROM 117.14.14.*
你是二极管吗,封建社会就没相对的开明和自由了?
另外你定语真多啊,非得科举汉臣,汉人因军功抬旗不算抬旗?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读书多,你说说入关后哪个非旗科举汉臣被“抬旗”成为旗人?
:
: 开明和自由,本身就是于封建皇权的zz制度相悖的。老百姓连自由离开出身地都做不到,还扯什么开明和自由。
: ...................
--
FROM 117.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