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明朝中后期到底算不算君主立宪制国家?
其实就是广义共和
英王败了,护国公一样被认为独裁
实权君主最主要的不是行政权,也不是立法权,而是人事权,英王不可以否认议会选出的首相就是虚君,但同时他可以任免殖民地总督,对殖民地而言又是实君
【 在 histospring (卖瓜老农)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要看当时各地国民的代表能否拥有立法权,
: 立法阶段是否不受皇族等阶层的控制,
: 这样制定出来的法律才能维护国民利益。
: 1640年代,英国议员的立法权就受到王的威胁,
--
FROM 39.144.44.*
你要说古代近代界限,大体没问题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分明的界限
由于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并且遵照习惯法,虽然在法理上英王具有绝对权威,是政府一切权力的来源,并且英国政府的官方称谓也为“女王陛下的政府”,名义上内阁实际上是英王的雇员,英王具有任免内阁任意成员的权力,也就是说英王可以自行解除首相的职务。
但是由于几百年来形成的“习惯”,英王会指派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组阁,并根据首相的辞职请求解除其职务,实际上放弃了任意任免的权力。另外,议会的召开和解散也是英王的权力,现在只是按照‘惯例“遵照首相的建议决定而已。法律在议会获得通过后,也必须要由英王御准后方能生效,但同样根据”习惯“,英王不会否决这些议案,而是直接签署。
【 在 histospring (卖瓜老农)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人说实权君虚君。
: 古代绝对王政、近代立*宪君主制,
: 君都可能有military权,不限于首相的选拔。
:
--
FROM 39.144.44.*
并不够,河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民国的议会制共和还不如日本的实君立宪
【 在 histospring (卖瓜老农)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议员选举首相,君任命。
: 还是君从议员中挑选首相任命,都不重要,
: 两种情况下,首相的部分权力来自国民代表,
: 内阁做决策时要考虑到国民的利益。
--
FROM 39.144.44.*
内生立宪是权力斗争的结果
容易形成平衡
照搬的脱离本国社会发展水平反而往往走歪
不胜枚举
宪法的至高无上
是斗争的结果,君权不是神授,宪权也不是
【 在 gxm247 (gxm247) 的大作中提到: 】
:
: 那啥都没有意义了
: 宪不宪的也没意思了
: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39.144.44.*
皇帝几十年不上朝
一样是君主集权
【 在 linuxyin (实现自我)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键还是看限制到什么程度,关键事情上是文官集团拍板,还是皇帝拍板,还是两股力量商量着来
: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 明朝后期君权开始受到文官集团的一定限制,但没上升到建制层面,不代表立宪制。可能会走出中国特色的限制君权路子。
: --
--
FROM 39.14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