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郑和石碑验证了罗塞塔石碑和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属于后世托伪
郑和本人受戒,也有法号,还在斯里兰卡佛寺立碑。郑和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911年发现于斯里兰卡的港口加勒,现在保存在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中。
这块石碑高150厘米,宽76厘米,厚12厘米。石碑前后两面都刻有二龙戏珠的浮雕,两个角呈圆拱形,有很明显的中国特色。正面刻有三种文字的碑文,分别是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
郑和石碑作为石碑保存实验, 也极大验证了罗塞塔石碑和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属于后世托伪的可能性。郑和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波斯文字部分被常年湿润的环境已经破坏殆尽,符号雕刻衰变损毁率在40-50%,不可识别率100%,中文的雕刻衰变损毁率也在30-40%,但由于中文象形的特点,不可识别率较低。
可以发现,符号雕刻的百年衰变损毁率在3-10%。声音文字的词汇属于一维线性的特点,当衰变损毁率超过30%时,其不可识别率便指数大幅上升。汉字的不可识别阈值较高,在衰变损毁率50%仍然可以识别。
郑和石碑从制作到发现,以郑和石碑的500年为尺度,总体上来说,符号的雕刻衰变损毁率在40-50%。而横向比较来看,罗塞塔石碑,其官称历史2100+年,在4倍的郑和石碑保存时长中,符号的雕刻衰变损毁率为10-20%,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其官称历史3800年,在8倍的郑和石碑保存时长中,符号的雕刻衰变损毁率为10-20%。
二是,研究发现,郑和石碑上的泰米尔文,与现在泰米尔文存在极大变异性,这客观反映了声音文字的不稳定性。给定声音文字的百年变异率5%,则罗塞塔石碑上几种文字的变异率65%以上,其对2100年前文字的现代解读属于自我解释,而非客观解释。
--
修改:xingtianwai FROM 120.235.187.*
FROM 120.235.187.*
古希腊的很多东西,需要在历史物理学,历史气象学,以及历史分子生物学进行交叉学科研究证伪。
古希腊的考古如果能够像中国在丹尼索瓦人的山洞,对文化层的沉积土壤进行DNA提取和断代那样子来做,那事实的真相很快就会很清楚。
【 在 linuxy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民科就一定有问题?官科就一定没问题?在我看来,官科有时候搞出的结果目的性更强,好大喜功的更多
--
FROM 120.235.187.*
你是有板有眼的造谣啊。中国哪个朝代的石碑用石灰石刻碑? 中国用的花岗岩和玄武岩,从不会用石灰石或任何沉积岩的。
【 在 meihuaa 的大作中提到: 】
: 郑和石碑损坏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1. 石材质量:郑和石碑使用的是一种叫做石灰岩的石材,这种石材相对比较脆弱,抗风化、抗腐蚀能力较差,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
: 2. 历史原因:郑和石碑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历史沉积,曾经遭受过地震、火灾、盗窃等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失,导致其整体结构和石材表面都严重受损。
: ...................
--
FROM 120.235.187.*
我们家祖厝40年前建的时候,搞了许多件石头雕塑和石头画,石柱也用花岗岩。去年回家一看,上面雕刻的花纹已经花掉。
【 在 meihuaa 的大作中提到: 】
: 罗塞塔石碑千年未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所使用的石材质量非常好,石头的硬度高,抗风化、抗腐蚀能力强,同时在文物保护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保护。此外,它存放在干燥、稳定的环境中,没有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
--
FROM 120.23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