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赵高胡亥三人密谋那一段,也就是如此
【 在 histospr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斯大林如何用五年计划挽救苏联?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un 27 16:22:19 2023), 站内
:
: 大林的5年计划,引入外资,
: 西方、日本当时都对苏联投资。
:
: 没收农民的农地产权给布党独占,
: 遭到粮仓的乌克兰农民的激烈反对,
: 大林就把乌克兰农民的存储的粮食抢夺,
: 饿死300万乌克兰人。
: 其他多个地区也饿死几百万人。
:
: 外资企业的存在让布党的权力无法绝对,
: 不久就给外资企业的苏联工程师找罪名,
: 比如结成工业党谋私。
: 附件视频时当时的审判过程,一定要从头看到最后。
: 嫌疑人纷纷承认自己结成了工业党做了坏事。
: 列宁、大林的时代很难找到真实的东西。
:
: 5年计划结束,1934年的大会上,
: 近300名国民代表希望改变苏联制度,
: 反对大林继续担任首领。
: 投票是匿名的,无法找出具体哪300人。
: 刚好基洛夫有个情人,情人的老公暗杀了洛夫。
: 大林趁机大清洗,主要是1934年那些国会代表,
: 顺便把可能威胁到他地位的全部清洗掉。
:
: 【 在 wissenschaft 的大作中提到: 】
: : 标 题: 斯大林如何用五年计划挽救苏联?
: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Jun 26 22:42:00 2023), 站内
: :
: : 丘吉尔曾说,斯大林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留下的则是一个有核武器的强国。
: :
: : 然而要知道,当苏联政府于1928年宣布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力图由穷到富转变时,西方国家竟笑成一片,讽刺斯大林的雄心壮志是“红色梦想家的美梦”。
: :
: : 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当时的苏联是怎样的一种处境;看完后您便会发现,斯大林并不是改变了苏联,而是直接再造了一个国家。
: :
: : 在完成工业化之前,苏联向来被视为一个贫穷的农业国。而即便是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全国农民手中拥有的拖拉机还不到3万辆,其中大多破旧不堪,只能耕种全苏联不到1%的耕地。
: :
: : 直到1925年,苏联才拥有了制造拖拉机等农用机械的能力,但产量十分可怜,主要还依赖于进口。当年,苏联只生产了595台拖拉机,却从国外购买了7400台。
: :
: : 彼时的苏联工业就是一句玩笑话,工业产值只有美国的12.5%;同时期被英法削弱到国之不国的德国,这一数字都比苏联高出整整一倍。
: :
: : 比眼下的穷困更加可怕的是,连年的贫弱与战争几乎击碎了俄国人的民族精神,整个国家死气沉沉,阶层之间出现了骇人的断层。
: :
: : 从数据来看,截至1927年底,如果把只会简单算术的农民也纳入“识字”标准的话,那么苏联民众的识字率还不到50%;同年,苏联总人口约1.2亿人,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约为16.7万,后者占比仅约0.14%。
: :
: : 彼时的俄国民众不崇尚知识和劳动,“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一句空谈。相对的,旧俄时代的思想陋习在多数人心里根深蒂固,人们乐得“活在当下”,依靠卖苦力好不容易挣点钱,转眼就浪费在酒馆、赌场和妓院里。
: :
: : 而政权的更迭以及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不认同则加剧了俄国民众的堕落,政府在一些穷困地区毫无号召力,其影响甚至还比不过当地黑帮,这也是20世纪20年代当局不得不拿出一些极端举措的重要原因。
: :
: : 民众之所以如此麻木,如今看来是有原因的
: :
: : 常年的贫弱,早已让民众失去了对当权者的期待,而苏维埃革命者的到来,在短时间内非但没改善现状,反而总体上又添了一把火。
: :
: : “十月革命”后,苏俄全国有约20%的电厂和15.4%的水厂处于荒废状态,1/4的公共浴室沦为废墟,城市中超过半数的洗衣房无法使用。上述正常运转的设施,绝大多数集中于大中城市里,也就是说,对于相当一部分人俄国人而言,想要洗个热水澡都是奢望。
: :
: : 然而,彼时的苏维埃政权也是一穷二白,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民众的生活品质,反而因为战争需要,又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从数据来看:在首都莫斯科,仅1919年冬季,当局就强制征用了2500栋建筑;为统筹作战,即便其中仍有人居住,也不得不将居民扫地出门。
: :
: : 贫穷的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将房屋中的木质建材劈成柴火取暖,而到了1922年以后,苏俄内战基本平息之际,当局立马大兴土木为普通百姓修建居所,即“住房公社制度”。
: :
: : 然而同样是受限于贫穷,苏俄政府修建的集体宿舍条件十分有限,大致相当于我们熟知的“隔断间”,不但没有独立厕所,隔音也很差。多数人一周只能洗一次热水澡,半夜还很可能被爬到身上的老鼠弄醒。
: :
: : 截至1928年底,苏联当局宣布“基本解决基层民众的住房问题”,不难想象这其实是十分勉强的。
: :
: : 1927年初,当局豪掷1.47亿卢布用于新建或改造大型工业项目,截至当年10月,苏联国内有近千个新建企业投产,工业生产总值增长率一度高达43%以上。
: :
: : 相对而言,苏联工业获得了可喜的发展,但纵向来看,苏联工业并没有比战前水平高出多少。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上述我们不难看出,斯大林在宣布国家要在短时间内成为工业强国的那一刻,苏联现有的基础与目标仍相差甚远。
: :
: : 同时期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正空前地繁荣。1929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拍着胸脯向公众保证:“毫无理由担心,因为繁荣会一直持续下去。”——这也难怪西方国家敢嘲笑斯大林“做美梦”。
: :
: : 然而,斯大林的强大之处在于,他是一位实干主义者,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背后都经过了无数次的切实考量。
: :
: : 斯大林头个“五年计划”的第一步便是敞开国门,以近乎不计成本的姿态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
: :
: : 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后,苏联政府大大加强了进口,短短几年内,其进口额暴增到之前的5倍,其中机器设备的进口占绝大多数,重工业设备的进口则比之前增加了11倍;1931年,苏联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买家,吃进了全世界约1/3的出口工业设备。
: :
: : 正是靠着不计成本的“买买买”,苏联迅速建立起相对完备的重工业体系,在短时间内便基本摆脱了对西方国家工业的依赖。
: :
: : 鲜为人知的是,苏联政府在教育文化方面的投资超过了工业
: :
: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在文化方面的投资达239亿卢布,占国家总开支的1/5,数额达工业拨款的50%以上;第二个“五年计划”时,苏联工业拨款为754亿卢布,而教育文化投资则高达1078亿卢布,后者占到国家预算总开支的近三成。
: :
: : 对教育和文化的投入让苏联拥有了可以支撑庞大工业体系运转的足量人才,就拿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来说:该厂于1932年3月投产时,一个月只能生产出3台拖拉机;但短短3年后,该厂就成了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拖拉机厂之一。
: :
: : 截至1939年初,苏联9岁以上人口识字率已突破80%,在世界范围而言,苏联人口的总体素质都算得上非常高了。
: :
: : 斯大林的一套组合拳换来了令人艳羡的成绩:1933年1月,苏联政府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彼时在与此前相比,苏联的发电量提升了足足6倍,农业机械增加了4.5倍,全国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
: :
: : 此外,苏联的产业结构完成了调整,相较于1928年,工业与农业产值比重由48%提升到70.7%,轻工业和重工业占比由60.5%比39.5%变成46.6%比53.4%。在完备且强大的工业体系的支撑下,苏联国民总产值由1928年的244亿卢布暴涨到1933年的455亿卢布,增速之快堪称天方夜谭。
: :
: : 此时此刻,西方资本家们再也笑不出来了:整个西方的工业规模缩水了1/3,而苏联的工业产值以每年22%的增速稳步上升。
: :
: : 更难能可贵的是,国家的迅速崛起让俄国人重拾了民族信心,人们不再贪图享乐,开始崇尚劳动。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全国犯罪率由先前的0.375%下降到0.039%,黑帮、毒品等现象基本消失,整个国家生机勃勃。
: :
: : 综上所述,与其说斯大林实现了苏联从贫弱到强大的发展,不如说他干脆再造了国家。
: :
: : 您可能会说,斯大林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壮举,很大原因是碰上了“好时候”:若非爆发“大萧条”,西方国家急于获取资金,苏联的崛起绝不会如此顺利。
: :
: : 且不提“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实际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斯大林就在自己的著作中论述道:相比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发生直接冲突,资本主义世界内部恐怕会先爆发危机。
: :
: : 因此,谁能说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究竟是占了天时,还是斯大林精心策划的结果呢?
: :
: :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可见这位铁腕领袖的高瞻远瞩
: :
: : 按照苏联高层的要求,这段时期兴建的民用工厂同时具备军工生产能力。就拿刚刚提到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来说,德军入侵后,该厂迅速由民转军。1942年,该厂每月能下线200辆坦克和150辆牵引车,这些装备足以新建一个装甲集团军。
: :
: : 据说在大名鼎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该厂一半已被德军占领,另一半的生产线仍在开动。每当一辆新坦克下线,便立马调转炮口向敌军开炮。
: :
: : 斯大林不但深知强国的重要性,更预见了一场无法被避免的大战的降临。倘若没有这些准备,世界历史的进程恐怕就要改写了。
: :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112.2.39.*]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mysmth.net·[FROM: 117.136.38.*]
:
--
FROM 222.2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