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刘盈和刘如意的疑问
按照逻辑一惯性来推测,他要真跟他妈一白一红地坑赵王,那他后来就不应该被人彘吓到了。
【 在 sqsl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资治通鉴关于吕后想除掉刘如意而刘盈千方百计保护他的时候,我一直在暗戳戳的想
: :盈和他妈是不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后世的史书为王者诲,把他写的很好。因
: 为盈和吕后才是利益共同体。而我们知道最的是无情帝王家。
: ...................
--
FROM 117.107.176.*
您说到杀死赵王刘如意的利益,我倒是有点想法。
吕后作为一个伴随刘邦那么多年,经历过大风浪,跟各种狠人打过交道的狠辣娘们,她的另一个身份容易被人忽略:一个守着唯一儿子的寡妇。儿子是她唯一的希望,她想的应该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自己身后的远方。毕竟,吕后当时想不到惠帝在她之前死掉,她是有动机为自己死后给惠帝减少竞争对手的。一旦自己身死,娘家人如果镇不住功臣集团那些豺狼虎豹,自己儿子的帝位并不会像自己在时那么稳当。刘邦和其他女人生的孩子,保不齐就被人推举出来威胁儿子的帝位。从后来的史实看,少帝还不是说废就废了?少帝和几个兄弟还不是说杀就杀了?(史书上有说因为来历不明,不是刘盈的孩子,我觉得存疑,保不齐是功臣集团和文帝出于政治目的扣的屎盆子。他们怕这些孩子长大后再给舅老爷家报仇?再威胁皇位?再说,吕后就算抱别人的孩子充数,抱一两个还不够,还抱四、五个?有必要吗?这种背人的事儿,干得越多不是越容易暴露吗?)至于说刘如意弱,强弱是相对的,换个时空,弱反而可能是优势。你看后来,功臣集团为啥不立齐王刘襄,而立一个毫无存在感的代王刘恒?还不是觉得他没势力,没威胁,好拿捏吗?
当然,杀人这事儿,应该是吕后一方干的,刘盈应该没那么腹黑,否则不会被人彘吓成那样。
【 在 Pigh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人建议
: 你就算看宫斗剧,也挑些有逻辑的看......
: 刘盈的政治利益是啥?
: ...................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刘邦死了之后,还应该分为:吕后生前、吕后死后两个阶段。后来刘盈比吕后先死,那是意外。正常情况下,吕后大概率是先死,所以吕后在杀赵王的那个时间点上,是要考虑自己身后的刘盈的利益的。
清算刘如意,当然有泄愤的成分,而且很大。但吕后不是一般民间老太太,她太后的身份也是客观存在的,她的行为里边天然就有政治成分。刘邦当年曾动过易储的念头,那难保将来那群功臣集团不会处于某些目的再把刘如意供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物理消灭,这本身就是诸多泄愤手段中最极端的了。即便是相同的事映射到民间老太太身上,也不可能单纯是泄愤,也会有争夺家产这类泄愤之外的考量的。因为泄愤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致其余死地,但从物理上消灭对方以永绝后患,绝对不是泄愤那么简单。
那种帝王之家,强弱真的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
【 在 Pigh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简单来说
: 刘邦活着的时候,刘如意是对刘盈威胁最大的那个
: 刘邦死了,刘如意就变成威胁最小的那个了,没有母族,年龄小,还被一群重臣投过反对票
: ...................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是。
也不能苛求古人一切行动都是完美地契合理性的。否则,如果吕后是冷血终结者,她应该杀光包括代王刘恒在内的所有刘邦的儿子,那才是100%安全。可现实总是和理论有差距的。
【 在 Pighead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简单的对比
: 吕老太太对刘肥,就是合格的政治手段,对刘如意,就是不及格
: 刘肥作为长子,第一大国齐国的封君,年龄原因和丰沛功臣团交往够多,而且曹参还是从齐国国相晋升成大汉相国.对皇位的威胁比刘如意大了不是一点半点.最后还不是认怂就了事了....
: ...................
--
FROM 117.107.176.*
政治风向经常会变的。功臣集团反对立刘如意,那是在刘邦生前,那时候他们和吕后的利益重叠更多一些。但,在吕后死后就不一样了,那时候诸吕上位,功臣集团被排挤了。为了对付诸吕,他们就不好说会怎么样了,因为那时候刘盈(如果没有早死)和诸吕就是一体的,而为了打击诸吕,就可能改变对皇帝和刘如意(或者其他刘姓王爷)的态度。当然,他们可能会忌惮刘如意将来会为他们曾经反对过自己当太子而报复(刘邦曾说刘如意很像自己。那么,功臣集团肯定对他有个基本预判。),但那也是干倒诸吕之后需要考虑的事情了,到时候“实权在手,天下我有”,大不了再换一个工具人皇帝。
其实,从吕后的角度分析,她无非就是想搞好婆家和娘家的势力平衡,保障自己的儿子(及其后代血脉)的帝位稳固。而从这一点分析,功臣集团始终是外人,是她的隐患。她在刘邦死的时候就想把功臣集团一网打尽了,只是她和审食其的脑袋不灵光,想不出万全之策才作罢。她死前的人事安排,其实有架空周勃、陈平等人的意思了,周勃身为名义上的军事最高长官太尉,没有符节连北军军营都进不去。但是,她太低估了功臣集团这帮豺狼虎豹老狐狸了,也高估了吕家那几块没经过权力斗争的风刀霜剑的后辈了。本来她主政期间一直优待功臣集团的,就是死前的人事安排,把功臣集团逼得也要干倒吕家。而那时候,作为和吕家是一体的皇帝(不管是刘盈还是刘盈的骨肉)都是要一并铲除的。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功臣集团反对立刘如意的吧
: 虽然商山四皓是张良请来的,其他人说不定也同意
: 现在哪能立刘如意,刘如意能不清算这些人?不是你们反对,他早是皇上了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对,即使他活着,最终结果肯定不会让刘如意上台。
但,干倒诸吕和立刘恒为帝是两个分开的事件。如果在干诸吕的时候举刘如意这块牌子更顺手(当然,前提是干诸吕的过程不是历史上这样的,更困难一些,需要一个牌子,比如搞到两军对垒打内战的时候,手边有谁就用谁。),那是可以举他的。至于最后让不让他当皇帝,那是另一个事情了。比如,可以找点私德的事儿写写大字报、搞点谶纬,表明他不适合当皇帝,他再很识趣地“禅让”给别人,过两年得个病死了或者落水淹死了什么的。或者,干脆找个人把他暗杀了,再把刺客一杀,就说是诸吕余党干的。这都是工具箱里可选的工具。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论如何,刘如意肯定心里有芥蒂的
: 就像宋徽宗,上位就把反对立自己的章惇一贬再贬
: 所以功臣集团都不傻,我估计即使刘如意活着,也还是会选汉文帝的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没觉得他恨刘恒。感觉是又一出“郑伯克段于鄢”。文帝对刘长这个兄弟一直防着,各种不动声色地削弱(比如以列侯归国的名义把他舅舅从他身边调开。)。同时,又对他各种放纵。比如,他锤杀有爵位在身的退休干部审食其,就轻轻放下了。后来在淮南国,刘长也是各种僭越礼制、自制法令,文帝也睁一眼闭一眼,终于把刘长的野心培养起来了,然后就名正言顺地除掉了。从文帝打击潜在政敌的各方面表现看,这种事儿他做得出来。
当然,到最后那一步,要说恨,可能就是:都是高皇帝的儿子,凭啥不是我而是你做皇帝?
刘长替母报仇是杀的审食其,而不是最后的造反。他之所以恨审食其,是因为他妈的经历(不是骂人的话):当初赵王张敖把他妈献给刘邦,他妈怀上了身孕。后来,受贯高案牵连,赵王、他妈也都下狱。因为他妈身怀有龙种,就找人向刘邦求情。他舅舅走了审食其的门路向吕后求情。吕后当然容不下这个刘邦的又一个女人,也就不可能替她向刘邦求情。后来他妈在狱中生下刘长,怀恨自杀。刘邦知道后,十分后悔,把刘长交给吕后抚养长大。吕后后来虽然对刘氏宗族各种下手,但毕竟刘长是自己亲手抚养长大的,所以对他还是不错的。刘长长大后,听说了他妈的遭遇,自然是不敢也不能恨把他养大的吕后的(不排除他得到的信息也有偏差。),于是把气撒在了审食其头上,认为是审食其没尽力。这也就有了后来请除诸吕之后,本来成功脱身的审食其被刘长锤死的名场面。
【 在 liyiyouwa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淮南王为什么那么恨刘恒
【 在 ni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长大后可能为母亲报仇造反,参考淮南厉王刘长。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