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道教的三清传说来自婆罗门的三大主神?真假
来自婆罗门教的音乐、绘画、雕塑、医药、天文、数术、占卜术、咒术等等,对中国文化起着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1]
婆罗门教随着佛教进入中国,当时道教并未兴起,婆罗门教深刻影响了道教的教义,道经中充斥着关于梵的论述,三清的形成也与婆罗门教的三大主神密切相关,道教仪轨也有明显的婆罗门色彩。《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由东晋后期葛巢甫所“造构”,在道教史上有重要影响,位于《道藏》之首的位置。《度人经》中有明显的外来成分,以往的研究者常将之归于佛教影响,实际并不确切。《度人经》的外来成分主要来自婆罗门教,如以大梵为主神,宇宙经历劫运的演化图景,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等等,都是直接来自婆罗门教,或是从中引伸、讹变而成的。其中“大梵隐语”之类对诸天的赞颂之辞,译自婆罗门经典,但经过了浓缩改写。 [2]
--
FROM 120.238.247.*
道教里面有没有印度教的影响在里面,这不好说,甚至也很难证明和证伪
但是所谓三清和三主神,这属于一眼假
印度教虽然历史够长,但它是多神宗教的合体,在早期印度教里面,并没有三大主神这个概念.这三大应该是上千年卷出来的
--
FROM 120.246.83.*
有观点认为,二郎神的形象来自密宗的大黑天神,而后者来自印度教的湿婆神。。。
【 在 Dhyanacap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自婆罗门教的音乐、绘画、雕塑、医药、天文、数术、占卜术、咒术等等,对中国文化起着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1]
: 婆罗门教随着佛教进入中国,当时道教并未兴起,婆罗门教深刻影响了道教的教义,道经中充斥着关于梵的论述,三清的形成也与婆罗门教的三大主神密切相关,道教仪轨也有明显的婆罗门色彩。《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由东晋后期葛巢甫所“造构”,在道教史上有重要影响,位于《道藏》之首的位置。《度人经》中有明显的外来成分,以往的研究者常将之归于佛教影响,实际并不确切。《度人经》的外来成分主要来自婆罗门教,如以大梵为主神,宇宙经历劫运的演化图景,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等等,都是直接来自婆罗门教,或是从中引伸、讹变而成的。其中“大梵隐语”之类对诸天的赞颂之辞,译自婆罗门经典,但经过了浓缩改写。 [2]
--
FROM 111.201.73.*
湿婆确实是三眼的,密宗的很多东西也确实来自婆罗门
【 在 mol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观点认为,二郎神的形象来自密宗的大黑天神,而后者来自印度教的湿婆神。。。
:
--
FROM 120.238.247.*
嗯是的。而且供奉二郎神的主要也以西南地区为主。
【 在 Dhyanacap 的大作中提到: 】
: 湿婆确实是三眼的,密宗的很多东西也确实来自婆罗门
--
FROM 111.201.73.*
昨天刚好看到一篇研究,讲的是东晋晚期成书的古灵宝经怎么吸收佛教《般若经》里的经台,来重新构建关于大罗天界藏书的想象。之前的太清经里面,书还是藏在山洞比较多,受佛教影响之后,基本都是七宝玄台了。
西南交大甘沁鑫的文章
【 在 Dhyanacap (太史令) 的大作中提到: 】
: 来自婆罗门教的音乐、绘画、雕塑、医药、天文、数术、占卜术、咒术等等,对中国文化起着重大而持久的影响。 [1]
: 婆罗门教随着佛教进入中国,当时道教并未兴起,婆罗门教深刻影响了道教的教义,道经中充斥着关于梵的论述,三清的形成也与婆罗门教的三大主神密切相关,道教仪轨也有明显的婆罗门色彩。《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由东晋后期葛巢甫所“造构”,在道教史上有重要影响,位于《道藏》之首的位置。《度人经》中有明显的外来成分,以往的研究者常将之归于佛教影响,实际并不确切。《度人经》的外来成分主要来自婆罗门教,如以大梵为主神,宇宙经历劫运的演化图景,元始天尊开劫度人,等等,都是直接来自婆罗门教,或是从中引伸、讹变而成的。其中“大梵隐语”之类对诸天的赞颂之辞,译自婆罗门经典,但经过了浓缩改写。 [2]
: --
:
--
FROM 61.141.254.*
是印度雅利安人吸收的华夏上古宗教而创立的婆罗门脚,包括佛教也是。
--
FROM 111.3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