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鸿门宴因为刘邦成为开国皇帝而被高估
不是高估,而是历史记录的选择问题。在刘邦成就帝业的路径上,鸿门宴它就是一个关键节点啊,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说它被高估,那么哪个算低估的?历史事件不以成功者视角去评估重要性,难道要以失败者视角去评估吗?那还有啥历史意义?有点像高考失利者说:我要是考上套破二,就如何如何。问题是,你没考上啊。。。
【 在 gqr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刘邦后来没有成为开国皇帝,鸿门宴仅仅是诸侯间的一次普通宴会,不会载入史册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砍他不一定非要知道后来历史的结局。有时候就是在气头上的一念之差。之前刘邦封锁函谷关这事儿,就很让项羽生气且怀疑他的野心了,否则不会准备第二天攻杀他(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司马迁杜撰的。)。只是“基于实力地位”,加上各种人的斡旋,项羽才放下了。这事儿就是多因一果,鬼知道当时少哪个因素(哪怕是少说一句话),项羽就转性了?
关键是,这种看待历史的思路可能有点问题。因为,历史上的很多大事儿,都可以找到淡化其重要性的理由。人嘴两张皮,正反都是理嘛。问题是,这样的历史,还有意义吗?
【 在 SaintShak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事件本身没那么邪乎啊。。只要刘邦服软不硬钢到底
: 项羽不可能未卜先知砍了他的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那么多诸侯,还就刘邦第一个入关灭了秦朝呢(怀王之约会带来很多后续的麻烦。),还就他封锁函谷关呢。。。如果项羽真的不在乎刘邦,又觉得实力上能碾压,为啥不做个顺水人情,实践怀王之约?反正他自己想的是“衣锦还乡”。分封的时候把他边缘化,本身就说明不可能不重视。
结义兄弟这事儿,对于项羽来说,真那么重要吗?
各怀鬼胎那是那种地位的人的常规思路,但是:1,当时的历史经验还很少,没有大一统的传统,这种思想可以说是有很大的合理性,项羽本人也不会觉得有什么;2,各怀鬼胎都是心中所想,项羽又不是张汤,还管人家心里是不是腹诽,心里想的啥?付诸行动的可就刘邦一个。问题是:项羽已经做好了第二天攻杀刘邦的准备了啊,这不就是动了杀心了?(除非这也是胜利者一方编造的。那历史就别看了,啥都可以是编造的了,一切都虚无化得了。。。)
【 在 SaintShaka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历史要看全啊。
: 那么多诸侯,也就刘邦是项羽的结义兄弟,战场上一起打过硬仗的那种。
: 其他的,明摆着都是各怀鬼胎,势力还大得多.
: ...................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出气和搂宝贝也不是互斥的呀。
【 在 Baro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项羽盯得是咸阳城里的各种珍宝
:
--
FROM 117.107.176.*
当时还有啥更大的敌人?巨鹿之后,那些诸侯王对项羽都是跪舔的(史书上咋说的?跪着迎送还是啥来着?对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当时就连项羽本人也没想过当皇帝,无非是恢复分封,最多他自己当个霸王,比别的诸侯高半级而已。就算是那些”心怀鬼胎“的,到头不也就是为了裂土封王?(后来搞事情无非是你多分一个县,我少了一个县这类量化层面的问题。或者是老二不服老大这种内部问题。)哪儿有什么更大的敌人?
【 在 SaintShaka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更大的敌人在,怎么可能先清理亲近的人?
: 项羽真要攻击刘邦
: 诸侯都乐得在边上看笑话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我上边括号里边说了啊,那些都是诸侯之间分赃不均或者诸侯内部不和。对于项羽,还真没谁敢想取而代之。而那些他们不满意的分割方案和人事方案,都是项羽一手制定的啊。“老子分好的果果,你们转手就开始互相抢?眼里还有我这个阿姨?不是,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西楚霸王了?”项羽肯定要干丫的啊,打到服位置。春秋时期那几个霸王,有不服的不也是要挨收拾的吗?一个意思。
【 在 SaintShaka 的大作中提到: 】
: 诸侯都是跪舔的,
: 那项羽为啥没过多久就到处跟人打仗四处灭火啊...
: 你要是只盯着楚汉争霸这段历史,
: ...................
--
FROM 117.1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