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土尔扈特万里东归
巴音布鲁克的羊群,很多是那种像“小羊肖恩”一样的,白身子黑头黑腿的羊。就是土部从欧洲带回来的羊种。如今那里是旅游区,这算个特色了。。。
再一个,渥巴锡死前告诫后代不要反清廷。后来西域大乱的时候,南北土部也基本站清廷这边儿,或至少是中立的。算是在乱局中给清廷留下了小半个西域,助力了后来翻盘。这也是为啥土部就占巴音郭楞人口的百分之几,但那里还是蒙古自治州的原因之一了……
【 在 wissenschaft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直疑惑一件事,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落万里东归,哪来的爱国热情?卫拉特诸部和满清打生打死上百年,一支流落万里之外几百年的小部落怎么突然就爱上满清呢?
: 看了不少资料,发现所谓土尔扈特部不远万里东归祖国,其实是我们的历史书美化了这件事情(为了民族团结等等因素考虑)。
: 土部回国原因有三个:
: ...................
--
修改:molar FROM 111.201.73.*
FROM 111.201.73.*
这个过程中,渥巴锡所部几乎被打残。
而舍楞最后别立一部,有了自己的盟旗,还封了郡王。在军府制下做蒙古王爷,也要比跟着准部东跑西颠要强,妥妥的人赢啊……
【 在 wissenschaft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直疑惑一件事,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落万里东归,哪来的爱国热情?卫拉特诸部和满清打生打死上百年,一支流落万里之外几百年的小部落怎么突然就爱上满清呢?
: 看了不少资料,发现所谓土尔扈特部不远万里东归祖国,其实是我们的历史书美化了这件事情(为了民族团结等等因素考虑)。
: 土部回国原因有三个:
: ...................
--
FROM 111.201.73.*
康熙曾派图理琛出访土部,给阿玉奇(渥曾祖)及土部众人留下了好印象。再加上舍楞撺掇得成功。
不过,从实操的层面,渥巴锡这一把不算太成功,损失太大了。哈萨克人倒是占了不小的便宜……
【 在 yuanfei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沃巴锡是见识到了西方人的残忍,还是中央政府爸爸好,另外有准格尔部前车之鉴,沃巴锡也算是识时务者。
--
FROM 111.201.73.*
嗯,还是不错的。如今叫“巴州金斯特”,动不动就要等位。算是新疆一众驻京办里面发挥比较稳定的。
【 在 whih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读研的时候,巴州办事处肉串好吃
: 二十年没去不知道味道如何了
:
--
修改:molar FROM 111.201.73.*
FROM 111.201.73.*
俺不是说他多“喜欢清廷的爵位”,而是说他最后结局还不赖。他可是诱杀了唐喀禄后跑了的,要一直就在西域,早跟准部一起升天了。
结果,渥巴锡在他的建议下,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从渥的角度看最多算差强人意。可舍楞却支棱起来了,清廷总的来说既往不咎了,还能别立一部驻牧科布多,之前噶尔丹的老窝,美滋滋啊……
【 在 sailorm 的大作中提到: 】
: 舍楞是从准部战败逃去伏尔加河的,目的就是去告诉渥巴锡的土尔扈特汗国,新疆故地没人了,可以回去占领
: 如果不是舍楞带去消息以及极力怂恿下,渥巴锡也不会下定决举部回迁。他们的想法只是回归故地,免受压迫,没想到路途上的损失,加上到了新疆清军把守的关口对峙时遇上的大瘟疫,减员严重几近灭族,所以不得已投降归附。
: 舍楞也就被迫跟着一起归顺了,但我不认为他是因为喜欢清廷的爵位和名头,只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
--
修改:molar FROM 111.201.73.*
FROM 111.201.73.*
一则,那会儿跟哈萨克人又没啥仇;再则,哈萨克人也表示了臣服,且清廷当时其实管不到,西域又初定,脑残了才会想去“杀”……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清还好
: 一般不会乱杀
: 比如乾隆还给锡伯头人批示,要处理好和当地哈萨克的关系
: ...................
--
FROM 111.201.73.*
首先,离伊犁比较近的地方是有安置的,比如东、西旧土部,所以现在博尔塔拉是蒙古自治州。
其次,伊犁本身(惠远城一带),在乾隆年间并不是边境,是西域比较中心的位置。而如果是指整个七河流域的话,这里的问题在于,土部新归的时候,清廷也是防着他们的,不会将他们安置到很边境的地方。另一方面,如果把他们往更西面安置去顶着哈萨克人的话,他们跟哈萨克人有仇,早晚出事儿。对于初定西域的清廷而言,没必要自找这个麻烦,又不是更内地的地方安置不下。
再则,当时的局势是,准部刚刚被屠灭,空出大片草场;土部新归,需要安置;西域刚刚安定十来年,但南疆不稳,乌什的事儿、和卓的事儿相继而来,最后萨木萨克还跑了;同时,哈萨克人此时还表现得比较恭顺,稍晚还有几部哈萨克人求内附。这种大形势下,措置原则应该是使局面越简单越好,便于清廷尽早消化新占土地。
之前中原王朝处理北部疆域实务的时候,常有拉一打一的做法,但那是在中原王朝不能控制两者的情况下。但是在当时的西域,土部也好、哈萨克部也好,基本没这问题。布鲁特人有些问题,但不影响大局。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很多花活。当然,后来到了道光年间,情况变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意。
: 当初满清怎么没把土尔扈特部,安置在伊犁草场作为屏障呢。
: 结果伊犁大片准格尔汗国故地,大半都归了哈萨克
: ...................
--
修改:molar FROM 111.201.73.*
FROM 111.201.73.*
嗯,看我第二条。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说的是现在阿拉木图到巴尔喀什湖一带
--
FROM 111.201.73.*
事后看,总的来说,清廷对于北疆游牧民族的统治是相对成功的。其本身没出过什么大乱子;之后西域大乱的时候,还能继续站清廷。就连最后清廷亡了,也不忘送一程。
而清廷统治相对比较失败的,是在南疆。虽然其政策中也有不少有效的,比如在南疆就出现了刚才咱说的拉一打一,在制度设计上,有伯克回避和剃发的要求。但同样事后来看其中错漏也颇多,南疆各军府中的统治往往非常糜烂,屡屡酿出事端。从乾隆到咸丰年,这样那样的问题一直不断,直到最后同治年总爆发。
更深层面来说,这可能源于清廷毕竟与准部缠斗了百年,对他们很了解;但对南疆缠回,从宗教到民情,都非常陌生。这路数跟之前唐代的情况正相反,唐廷约束北疆的西突厥各部非常勉强吃力,但是对南疆诸镇的争夺和统治则颇有心得。。。
【 在 oldg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说的是现在阿拉木图到巴尔喀什湖一带。
: 当然,从实际情况来看,土尔扈特部这时候还不是类似锡伯族一样忠诚可靠的部落民,放在这样边境地带,还是危险多过好处。
: 现在事后看土尔扈特部恭顺。要是安置在大玉兹地盘,土尔扈特部崛起太快,可能又来一次准格尔
--
修改:molar FROM 111.201.73.*
FROM 111.201.73.*
也没都死,萨木萨克跑了。然后就开始了,来一个打一场,再来一个再打一场,无限循环。。。
另一方面,清廷对黑山派的拉拢是成功的,后者基本保持了对朝廷的忠诚。以致,末代库车亲王前两年才走,现在游客还可以跟他媳妇合影……
【 在 bjmvi 的大作中提到: 】
: 乾隆直接把圣裔弄死,回回应该是恨死
--
修改:molar FROM 111.201.73.*
FROM 111.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