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在乾隆翻案之前,对袁崇焕根本没有任何争议
乾隆的目的很简单:1、突出忠君思想;所以搞了个贰臣录,一大票人都进去了。2、突出自己祖宗的牛逼,只能打压把祖宗搞的灰头土脸的袁
所以说,屁股决定脑袋
就怕有些人,屁股都摆不准
--
FROM 60.29.153.*
因为你胡说八道啊
乾隆之前支持袁的多了
乾隆自己都不支持袁
你的观点整个是反的
【 在 hdkeh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为什么在乾隆之前的一百年时间,没有任何支持袁崇焕的人,包括和他同时代的人,在乾隆之前都冒出来了呢
--
FROM 180.212.181.*
谁会做这工作啊
本来都是摆事实,讲道理,这工作没意义
不过你既然问了,我就给你个方向:明在崇祯上吊后,还有南明官方,对袁有平反;清在乾隆之前差不多明史就编好了,对袁有评价
【 在 gqzhb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没有系统介绍历届支持袁崇焕的统计呢
: 我只找到谈迁
--
FROM 60.29.153.*
很多意见,看似非常合理,比如崇祯对袁崇焕关于卖粮食给蒙古的指示
稍微做下模拟,就知道是痴人说梦
比如你说的杀毛文龙这件事
按你的观点,第一步,要把毛文龙召回吧?他会听话吗?第二部,开始审问,各方举证。这时候,他的下属会怎么反应?会乖乖等待朝廷的处理结果吗?
要知道,毛文龙和后金勾肩搭背可是大家都有所察觉的。其实我一直不认为毛真的会和后金勾结入侵明——当然也不是认为不会——但他的位置确实非常微妙,范围大一点,说是“明与后金直接的一个变数”应该没有问题。
明和后金都在争取他
那么这样的情况下,明廷的举动稍有不当,就会把他推向后金,所以袁的处理方式是收益最大的,当然对于袁来说,风险也很大
从袁身上,可以看到真的有人做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三件事:1、去辽东,他来北京述职,自己跑辽东了;大致模拟下,别的不说,路上被狼吃了都是有可能的;别人都是宁辞官都不去的;2、第二次去辽东,前任在号子里,但凡有人居心叵测,他就是个死;3、杀毛文龙。按著名袁黑灰熊猫作品《窃明》的描述,毛的部下那是一条心啊,都是改姓毛的义子义孙;袁跑去皮岛杀毛,那是有很大的风险被剁成饺子馅,然后毛子毛孙就此投后金的。但也有很大的收益就是收服这批半黑社会性质的人——袁告诉他们,你们不是黑社会,是正规军,粮饷我解决,大家好好干。大家想想袁说的都在理。而且面临这个几次大战,一身肃杀之气的人,大家都知道,自己敢反抗,有没有人跟着不好说,自己一定死。所以大家就人人了。
反正我知道,自己是绝对做不到的,毕竟爱国程度不敢自评,身体素质是绝对没有。
【 在 gqzhb 的大作中提到: 】
: 袁崇焕虽稍有才略而粗率自用前此平台召对已为大言不惭至毛文龙虽慓悍不驯初未显然跋扈崇焕即欲加裁制要自有控驭之方纵罪在当诛亦应请命于上乃以礼节微嫌辄行诱杀其专擅之罪较张浚之杀曲端为更甚
: 怎么看也是乾隆支持崇祯吧
: 五年平辽是 大言不惭
: ...................
--
FROM 60.29.153.*
你这个例子也是断章取义
张浚之杀曲端我也略有耳闻,其中区段的下属二把手吴阶起到很大作用
事后吴阶完美取代区段的作用,干的很好
区段和张浚不和,张浚确实问题更大,而且能力不行,但区段确实有问题的
就事情本身而言,张浚是上级,中央来的,区段就是不配合,其实事情已经很难办好
吴阶的策略是对的,哄好中央来的人,军队才有钱粮,才名正言顺,好办事
证明张浚不行,你级别到了 吗?没到。所以你证明不了,你回报的单位是派张浚来的地方, 你能告赢吗?
这时候,其实有两个策略,1、哄领导,领导说的对,然后给领导带偏,后来事儿办成了,好处都给领导;袁对魏是这策略;2、一刀剁了。司马穰苴、周亚夫都是这套路
区段呢?一直耗着,最后事儿都砸了
【 在 gqzhb 的大作中提到: 】
: 袁崇焕虽稍有才略而粗率自用前此平台召对已为大言不惭至毛文龙虽慓悍不驯初未显然跋扈崇焕即欲加裁制要自有控驭之方纵罪在当诛亦应请命于上乃以礼节微嫌辄行诱杀其专擅之罪较张浚之杀曲端为更甚
: 怎么看也是乾隆支持崇祯吧
: 五年平辽是 大言不惭
: ...................
--
FROM 60.29.153.*
明史为啥评价很高
其实在于他们史料搜集很全,有矛盾的会综合考虑
当然这也搞出一些笑话
比如张献忠杀人,就是按照他们手下报的数加出来的,好像是六亿多?但是没有效的反证数据
就放哪里了
因为它不是孤证,好多回报结果呢
也没啥反证,明系统崩了,清没有建立,没有官方数据
明知道不对,也就只能先放上——反正大家都知道不对,结合明末人口,湖广填四川事实,读者自己看着办吧
当然涉及到皇族及祖先的,必然美化,不然过不了审
在这样的情况下,明史对袁的评价是:之前我们想打谁就打谁,袁之后,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开始讨论了
正常人都能看出来,“为啥开始讨论了?”因为被袁打怂了
但明史不能再多写了啊
【 在 gqzhb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有道理
: 这段话我查的不够详细,再去细查一下
:
--
FROM 60.29.153.*
仔细算算,没啥突出贡献
【 在 Roncatto 的大作中提到: 】
: 张浚其实能力还可以了
--
FROM 60.29.153.*
额。。。没人觉得赵鼎很强吧?抓一万个人,有一个知道他的就不错了
我说仔细算算,没啥突出贡献。你说的这些,好像不怎么能反驳
就像有人说的,袁崇焕和满桂在一起作战,赢了,不知道谁厉害。分开后,各自打了一次,知道了
他是个有能力的人,不然也上不去,但是在他位置上的贡献,也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了吧
【 在 Roncatto 的大作中提到: 】
: 苗刘兵变,是他组织的勤王,后来的督师基本也都是他,赵鼎都承认不如张浚。即便是岳飞成名的平定杨幺,督师也是张浚,只是后来为了突出岳飞把张浚淡化了。
:
--
FROM 60.29.153.*
嗯,我听过一期**讲宋史,正好是这一段
描述的挺详细的
描述了他计划的失败
【 在 Roncatto 的大作中提到: 】
: 哦,其实吧,我就是觉得张浚能力还行,要不然也不会33岁坐上执政的位置,只是能力没那么逆天罢了。富平之战本来就是没什么希望,只是为了吸引金人主力,虽然败了,战略目的达到了。战后,他也没收到任何处罚,带着刘子羽吴玠在四川也算是混的风生水起。即便到了孝宗时代,他仍然军届的一个牌面。
--
FROM 60.29.153.*
好歹了解点史料就不来了
不过先从小说了解就很难改观
比如关羽,你说桃园结义没有记载,土城约三事也没有记载,估计直接被周围人“教做人”了
【 在 hidenfly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平反了,在广州政权。
: "非馨为袁督师重客。督师以孤忠见法,天下冤之。后十二年,予与非馨同朝。非馨在主政,余在史馆,疏白其冤,服爵赐葬。非馨真信友矣。"
: 间接记载我就不多贴了。
: ...................
--
FROM 221.23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