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吴三桂为什么要反清?偏安一隅不好吗?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我记得我就这一个签名档,毕竟基本混历史版
如果没有一个完整自洽的逻辑体系,讨论历史很容易崩
当然我有,有些话也不能说啊,说了也发不出来
比如,版面一般认可秦始皇千古一帝,诸葛亮千古一臣
但他俩的做法,好像是矛盾的啊
一个搞统一,一个搞分裂——孔明隆中对就三分天下
从结果来说,洪承畴的做法是对的,快速终结明清战争,是百姓安顿的最优解,多尔衮残暴,顺治还是挺好的——洪承畴投降后,还没适应环境,皇太极就死了;多尔衮是被洪承畴击败过的,所以洪承畴是皇太极的人,也被迫成为顺治的人,多尔衮掌权时,他其实没啥机会
——虽然这是上帝视角,但松锦之战后,明几乎已经无力反抗也不能看到
之后清军主力或者说两旗兵力几乎就天下无敌
直到多尔衮三兄弟、豪格等一大批人才都奇奇怪怪的凋零后,李定国才显露一点反击姿态
【 在 hanfengze 的大作中提到: 】
: 洪承畴呢?不愚忠于一朝一帝,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60.29.153.*
有篇提及了
他不杀,送北京凌迟,大家会更高兴吗?
实际上追随的人并不少
别被误导了
干这事儿的,还考虑忠?那不自我分裂嘛
最优解,找个人代替,永历偷摸放走——最优解的人:我反对这个最优解——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也不会不同
所以,你穿成吴三桂,相当牢里的永历,也只能留下同样的结果
当然永历政治生命结束是必然 的
【 在 hanfengze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要是不绞死永历帝,后面反清时追随的人能更多些吧。弑君这个太坏名声了。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60.29.153.*
肯定算不上
不过最终成功了,就会有完全不一样的风评
严格来说,他本是将,被逼的学了点谋、交、君之道
后面的都和义不沾边
赵氏孤儿那个,程啥啥的?如果赵武没有反抗成功,那家伙。。。。
肯定被骂成典型
当然现在说这事儿是假的,我也不好说
【 在 hanfengze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同。
: 明亡就是因为崇祯,和别人都没关系。
: 但吴也算不上义士。
: ...................
--
FROM 60.29.153.*
当然
不
是
于谦是政治素养缺失
千里家书别为墙,博得名声闻君王;你我本是一凡人,封侯拜相人所望。
他啥也不要,让大家拿的不痛快,肯定有问题
我最服的是管仲
这个说的是方孝孺
【 在 hanfengze 的大作中提到: 】
: 在说于谦?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60.29.153.*
我去
别呀
一起讨论,幸甚
咋还大佬了,你这比那位骂我让我更恐慌
我是支持统一的,只是,大部分人不知道想过没有,统一的手段,必然是“侵略”
宋粉吗?花钱买和平,我到并不反对,言战者未必勇嘛
说说大王朝表现
汉:和亲,后打,折腾到东汉才消停,匈奴消停了,也不缺人闹腾
然后唐?打的很爽,也有和亲,后期,悄悄的领土缩水的快不能看了
北宋,送点小钱,亡国前,还扒拉回来点;当然也丢了一些——丢的比唐少的多,毕竟本来少嘛
明,号称不和亲,不和谈的;实际呢,蒙古人过来烧杀抢掠,闭门不出,事后给人兵部尚书送下去给太祖道歉去了;你瞅瞅,这是人干的事儿吗?领土后期缩水严重——当然也和前期“占的”太多有关,毕竟不曾拥有,不会失去。
有人说,北宋岁币和收入比起来,基本可以忽略,我保留态度
但如果他说的对,那宋的策略也没问题啊
遇上打劫的,乖乖把钱包奉上不是明智之举嘛?
只是北宋末年一系列操作太下头,能给人看抑郁了
【 在 hanfengze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同,有幸观点和大佬一致。
: 我一直也不感冒嬴政和诸葛,这俩一个创造了“暴秦”,一个维护了“穷蜀”,都没啥可崇拜的。
: 不过我是宋粉,是不是更猥琐?哈哈。
: ...................
--
FROM 60.29.153.*
一部好的小说,宣传效果比史书好多了
【 在 hanfengz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追随的人确实不少,东南震动,而且是大震;就是年龄大了,死得早,否则割据东南成就会比郑成功大。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60.29.153.*
有木有一种可能,你说的这些,倒退十几年的大明都没做到?
有木有另一种可能,辽西已经在满清之手,而山海关到蒙东需要跨过李自成或满清的地盘?
身败名裂是你的看法
最起码现在有个支持我的,又支持你的吗?
还三足鼎立,那边还大西和南明呢,你咋不算?
当时情况,其余四股势力拧到一块,也比不过十年前的大明,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大明崩塌后形成的
再说,崇祯让他回援,他直接跑蒙东去?你可真想得开
【 在 darkfiel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不是也能提供选择吗? 我说他选择多有错吗?
: 退辽西、蒙东,收罗汉族文人和将领,离间蒙满、满与明降将的关系,与李自成、满清形成三足鼎立,站住脚跟,后一统东北挥兵南下拿下中原才是最佳选择,在那个时代他是有希望的,因为他手里的雪球最大,别叭叭的。 这条道路艰难,但是这才是真正值得做的,不至于身败名裂,断子绝孙。还离间民族关系?满人把你当人看了吗?你就贴上去,当了几百年舔狗习惯成自然了?
: :我也说了,普通人也可以选择进入深山啊,清兵也不会去追的,实际上当时选择出家的人倒真是不少。还有些到处溜达的,政府也管不过
: ...................
--
FROM 60.29.153.*
木有啊
我的观点很简单:吴做到不咋地,不过这样做的人,很多;所以不必苛求他一人
【 在 darkfield 的大作中提到: 】
: 苍白无力,你的帖子早已经暴露你的马脚
: :你这证据都是你定义的,又不是真的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60.29.153.*
1、重骑兵我没说过,您自己的靶子,自己看好;
2、满。。入关已经好几次了,每次都如入无人之境,有几个敢出战的,都败绩,然后被崇祯送去见太祖了。半斤八两,李自成自己都得哭死:听我说谢谢你,谢谢你看得起我
3、确实是最差的选择,但吴确实在考虑投降,但李自成给人女人抢走了,家产抢走了,老爸抓起来。。。这还怎么选?满清这边不仅给了平西爵位,当时是不是王记不得了。也没动他
谁不知道志玲姐姐漂亮,但还是得娶自己老婆啊。为啥?怪我们么?
4、打完李自成就回去了;因为吴和满清谈论的一个方向就是借兵为君父报仇啊
【 在 darkfield 的大作中提到: 】
: 谁让吴拯救大明了? 还重骑兵,你玩帝国时代呢? 那个时代大家都是半斤八两,没有谁横扫谁的实力,否则满狗早就入关了,吴与李决战再引满狗入关对吴和李来说都是最差选择,对满清来说是最优选择,这就是吴三桂的投名状。吴对李自成的作战一直到陕西吧,回东北种个鸟地?
: :重兵是你以为的重兵:松锦大战后,吴三桂败的骑兵都没了:所以说你根本就不知道当时的形式:挽救不了大明,是令人惋惜,但这锅都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60.29.153.*
我说啦,打住你不回就行了
上贴说,后金清都入关五六次了,为啥次次回去
因为无法打通辽西走廊,因为无法攻破袁的宁远
对袁有意见?你不会是灰熊猫的粉丝吧?笑死我了
金庸根本不懂,我还用他影响?笑话
【 在 darkfiel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大英雄袁崇焕!
: 你才是受金庸小说影响最大的那位吧?
: 罢了,和你这种人讨论局势图费口舌,就此打住。
: ...................
--
FROM 60.2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