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吴三桂为什么要反清?偏安一隅不好吗?
我说的是君主嘛
不是皇帝
宋襄公,楚军半渡,他哥要他出兵,不出
楚军未列阵,他哥要他出击,不动
楚军完成列阵,一战给宋襄公俘虏了
他哥回国自立,赎金啥的面谈
楚国就给放回来了
他哥立刻退位,表达自己是应对危机的,宋襄公还有点脸,不同意
他哥坚辞,宋襄公无奈复位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吧,除了英宗能复位的皇帝应该用手指头都数得过来,司马衷、李显、李旦,溥仪还有谁?
:
--
FROM 60.29.153.*
朱由崧查了下,说是被斩首
永历这也算全尸吧
“洗”是什么意思?实话不能说?
“出卖弘光隆武的田雄马得功郑芝龙也没有吴三桂名声那么差吧?”,应该是我的证据吧?因为我的观点是吴三桂被黑了
同样的事儿,吴的名声差,不就说明他被黑了?
而且,吴还反正了,结果名声更差?有木有标准啊
【 在 gaoO0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洗了,搞的杀永历帝还成了功劳了?朱由崧朱聿键被清兵俘虏也没被凌迟吧?出卖弘光隆武的田雄马得功郑芝龙也没有吴三桂名声那么差吧?
--
FROM 60.29.153.*
哈哈,果然记错了
让你见笑了
两件事记混了
不过整体上,是冯梦龙编的,我只是记错了:
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众 齐姜氏乘醉遣夫
https://read.zongheng.com/chapter/1159964/66899918.html?
史书上好像说宋襄公会盟被俘,后来又被放了,《东周列国志》给完善了下
按这个说法——其实我觉得挺有道理哈——找个理由放了,是最好的
留着还得养着
这么弱的敌人,还是放了好,哈哈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你编的故事吧
:
--
FROM 60.29.153.*
吴三桂是打到岳阳
延平王是到了南京,打了一仗,然后被胜利冲昏头脑,被翻盘了
你不知道么?
满清为啥不能有问题?版面还有人写了个正统论呢,满清都归正统里了
现代历史书也承认满清
明白?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卖主求荣、没有屠杀同胞,做的当然比吴三桂好。吴三桂憋了几十年的兵,才打到岳阳,延平王打到了南京呢?满清为啥不能有问题?
--
FROM 60.29.153.*
我当然懂拉,所以在为吴鸣不平啊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承认满清的存在≠满清没问题,懂不懂?
--
FROM 60.29.153.*
正常讨论而已
不想某些人,直接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人定罪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连吴三桂都舔啊
--
FROM 60.29.153.*
逻辑就不讨论感情,谁和谁都能比,咋啦?
cpu烧了吧?
【 在 lvarez 的大作中提到: 】
: 建虏都没能力踏破山海关的时候投降,你都能拿来跟生于早已一统的元的朱八八比?还好意思提逻辑?
--
FROM 60.29.153.*
没狡辩啊
心中有标准而已
你有吗?
画个画,让人找缺点,肯定到处都是缺点,根本不是评价的正确方式
【 在 AOC 的大作中提到: 】
: 狡辩算啥讨论
--
FROM 60.29.153.*
严格来说,你可以换个角度这么比
朱太祖只要不冒头,元廷是可以忽视他的
但桂桂桂不同,他已经是辽西军民的领袖,是清廷入主中原必须要解决的人
他们选择的都是:力不从心时蛰伏,力量积攒差不多了,开干
朱成功,吴失败
这才是最大的差距
要不然就只能定的特别细致,比如,一出生就是,可以;半路投降不行;表面投降,私下里不投降不算投降。。。
定多了,一股浓浓的看人下菜味道。。。
【 在 lvarez 的大作中提到: 】
: 建虏都没能力踏破山海关的时候投降,你都能拿来跟生于早已一统的元的朱八八比?还好意思提逻辑?
--
FROM 60.29.153.*
咦,你能说出这些,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小觑你了,失敬失敬啊
我还是那个观点,朱太祖,有很多选择,宅起来,元廷不会注意他
他其实不是“二十来岁就冒头造反了”,而是和汤神的信被发现,不得不造反吧?一心想当顺民的说——其实对于大部分人,造反的死亡率还是大于当顺民,这无可厚非的——我本来就从未觉得他的做法不合适
是因为吴做了同样或者说接近的事儿,被大家诟病,才拉出来对比的
严格来说,吴三桂和李自成作战,没有任何问题;因为这是明崇祯给他下达的作战任务,对吧?虽然崇祯已经走了
这个之前帖子也说了,他一直和清谈判,走的是借兵剿寇的路线,有唐廷参考,唐廷成功续命一百来年呢。而吴这么做,不仅有唐廷例子;还有清(后金)历次入关抢掠后返回关外的例子
双方谈判间,山海关决战就开始了,吴军崩溃前,吴才跑去多尔衮那边加重条件的;说他玩砸了,也说的过去吧——让他玩砸的原因,除了皇太极的遗命,多尔衮的脑子(还行)以外,好像某些汉人的贡献也不小——毕竟占了北京,还有人想回去呢。
吴三桂的选择,当然算不上多理想,不过也不算多离谱。你的策略,可执行度,其实也不高
吴奉命回援,关外军民一路撤到山海关附件,北京降了,崇祯死了。换你能做出返回宁远自立的想法啊?虽然吴是延续“辽民辽土政策”,但朝廷拨款也是不可少的。加上拖家带口的返回宁远,也不是很好操作,如果干啥闯军精锐过来,也是很难处理
而且吴的军队卡在宁远山海关一线,当此时刻,几乎是闯军清军必经之路上的,他要面对两股力量的夹击,很难“静观其变”
不像朱,作为反抗力量的一只,不太出头,就不会被元廷针对
至于“即便最后还是投降建虏,当个顺官养老不问世事”,这事儿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山海关部分,他手下几万军民,如果交出去,那么就是完全把命运交给别人,这样的例子很多,章邯活了,二十万秦人死了;韩信死了,手下人基本活了;张绣刘琮貌似都还凑合;石达开后来好像都死了
大体上,这条路不是完全的死路,但要走,也需要勇气。吴保留军队,是更优解,满清考虑到还有各地很多反抗力量,认可了。对于吴来说,是比你说的策略更好的策略。自己还能掌握点命运
第二部分,撤番时;这个时候,是当清顺臣,还是反抗,如朱例,就看怎么评价了,反正我觉得没毛病,和朱的性质,不能说一样,也挺接近的
先顺从,再抓住机会反抗,例子一把把的。。。我觉得朱挺合适的,你非拉出来另一个标准,也随你吧
【 在 lvarez 的大作中提到: 】
: 朱八八只是出生在元朝早已一统的时代,人生前二十来年做了顺民而已。他也在二十来岁就冒头造反了。当然不否认这不是民族意识自觉,而是生活所迫。不管什么角度,人家当顺民跟主动投靠异族入侵当带路党,根本没有可比性。
: 吴三桂选择很多,甚至坐观成败也比先投降大顺,然后回军把来接收山海关的顺军消灭要好。如果没有复叛,首先对顺军开打,李自成也不一定马上来攻打。只要错过时间窗口,哪怕只有几个月,清军就很难那么轻易入关。即便最后还是投降建虏,当个顺官养老不问世事,也不会有一片石建虏那么戏剧性决定性的成果……
--
FROM 60.2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