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国的历史和文明可以延续5000年不间断,是不是主要由山河四省
即便不说“神话”,距今5000年到4000年这段时间,也是一个逐渐向山河四省“看齐”的时代。
上面这1000年的前半段,东亚大陆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万物经发的局面。长三角下游有良渚,江汉平原有石家河,黄河下游有大汶口和龙山,黄河上游有马家窑。这些都是过往几千年来,当地最为兴盛的文化。相比之下,豫西晋南地区的文化面貌就显得“一般般”了。这在考古学上,被称为一个“满天星斗”的时代。
而到了后半段,也就是比距今4000年更早小几百年的时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上述文化纷纷衰落。到了距今不到4000年时,就先后代之以文化面貌更为粗糙的考古学文化了。这是,崛起的正式豫西晋南地区的陶寺、王湾三等文化。他们是后来的“中原王朝”的渊源。。。
【 在 st6666 的大作中提到: 】
: 5000年?这是把神话传说都算上了吧
--
FROM 61.51.77.*
陶寺比较可能是底层起来推翻了贵族,然后整体崩溃的……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陶寺是先被石峁干掉的?后来才有二里头
--
修改:molar FROM 61.51.77.*
FROM 61.51.77.*
1,这段儿木有给出石峁“干掉”陶寺的论证。光是Y和mt单倍型像恐怕不足以得出这个结论。
2,这段里说“农耕和游牧两个不同部族”,这恐怕比较草率。对石峁遗址的考古和对今草原地区的考古都不支持那时已有游牧生业方式的说法。
3,从祭祀坑人骨的体质人类学和古DNA分析倒是表明,石峁跟夏家店下人群的关系可能更紧密,坑里的人口比较可能来自夏下的年轻女性……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根据吉林大学生命科学科研团队的研究显示,石峁遗址非祭祀坑提取的两例父系古DNA分别为C2e1b2(C系南支,在现代汉族占比10%)和O2a2b1a(现代汉族主流类型),母系线粒体DNA则分别是G2a1(华北偏西)和D5a2(华北偏东),这表明,石峁古城当时生活着至少有农耕和游牧两个不同部族,这也与考古发现相吻合。
: 石峁人源自南方人群的北上(仰韶人),其基因在现代汉族中的高频,又表明石峁此后重新南下参与了华夏文明的形成,并一度成为历史长河的胜利者。
: 综上可知,石峁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文明,在体质人类学上与陶寺更为亲近,其超强的防御体系主要是为了防御东北方的族群(欧亚游牧族群),并在此后上演了与陶寺的“南北朝时代”,此后一路南下,直接参与了夏文明的创立。
: ...................
--
修改:molar FROM 61.51.77.*
FROM 61.51.77.*
嗯是的。石峁的时代,驯化的那比较可能已经传入西北地区,但是东亚游牧生业方式的产生则是更为晚近得多的事儿。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马的历史才5000年
--
FROM 61.51.77.*
在考古上,石峁主要是老虎山和朱开沟文化,这俩又是来自北上的仰韶文化。黄帝及其支系,现在在考古上尚且找不到对应,目前还是传说状态。但考古上可以看到石峁(及其前驱)与中原诸文化的联系……
【 在 MiliBand 的大作中提到: 】
: 石卯"干掉"陶寺 这是从文献中来的。
: DNA测定根本判断不了是石卯干掉了陶寺,还是石卯的未知同宗干掉了陶寺。
: 文献当中,黄帝就是西北来的,轩辕之丘,轩辕国,昆仑之丘这些都在文献描述的西北
: ...................
--
FROM 61.51.77.*
嗯是的,陶寺挖了挺多年了,现在临汾博物馆有一个展,还挺多细节了。
不过石峁挖了没那么多年。目前开放的主要是一个城门遗址和一个博物馆,已经蛮多信息了。不过最核心的皇城台还没开放,到时候应该可看的很多。
至于陶寺这个“尧都”,现在接受的人还挺多的。
【 在 randomh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
: 希望进一步考古成果公布以解惑
: 如果陶寺是尧都的话
--
修改:molar FROM 61.51.77.*
FROM 61.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