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编的,穿凿附会。
百度了一下,原文完整上下句是“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大概意思就是瞅见匈奴人城上人马精神,派出一百多骑兵在城下来回溜达,还有一百多步兵在那儿列阵凹造型。(给汉军看。)上下文读下来,这并不是对什么步兵方阵的大特写啊,就是完整地描述了匈奴军队组成吧?就那一句话,也没体现出罗马步兵特有的什么特点吧?公元前53年,距离西汉建立都150年左右了(距离王莽出生还有8年),汉匈双方你来我往那么多年,匈奴都会守城了,除了骑兵,搞点步兵不过分吧?步兵会摆个阵、走个分列式,不过分吧?怎么就扯到罗马去了?步兵列阵又不是做芯片,也不是啥高精尖科技吧?战争有需求,你说发明也好,创建也罢,并不难吧?而且,中国的史书有个特点:写史的都是文人,他们不懂军事,对那些列阵啊,安营扎寨啊之类的细节往往写得不多。史书上没有记载那些军事技术细节,不等于就没有。这个逻辑得搞清楚。列个什么阵这类军事技术,只要有需求(敌人是什么兵种,什么打法),加上物质基础保障,就一定会自发出现,水到渠成的事儿。
6000人被打花了,还能剩多少?从伊朗那边再万里迢迢跑到这边?难点。
第二张图一看就是现代建筑。小声说:上次路过,看见北京天通苑老区正门还有几座罗马雕像,有骑兵有步兵。不知道是不是和罗马人有渊源?
【 在 wangdachui 的大作中提到: 】
: 1.公元前53,一支6000多人的古罗马人在卡尔莱战役中被安息(帕提亚,今伊朗高原)打败突围溃逃,不知下落。
: 2.据《陈汤传》载: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带领四万多名将士讨北匈奴郅支单于,在郅支城(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看到一些奇特的队伍,“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土城外有重木城”。这种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状防御的阵式和修“重木城”的方法,只有古罗马人采用。
: 3.陈汤诛灭郅支后,“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西汉朝廷为安置这批罗马人,便在今甘肃永昌境内设置骊靬城。
--
修改:whx83 FROM 111.193.199.*
FROM 111.19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