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夜来风雨声的“夜来”是什么意思?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唐 · 崔曙
不意远山雨,夜来复何如——唐 · 杜甫
夜来闻清磬,月出苍山空——唐 · 岑参
以上的夜来,都是很明显的“Since the night”,并不需要更多的解读。
在方言把“夜来”表示为昨天的地区,看到用“昨天”解释“夜来风雨声”并不违和,就会有一种小小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找到了诗句的独得之秘。就好像我的方言有入声,看到入声字就会有小小的得意。这种感觉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一定你就是对的。
--
FROM 111.205.49.*
优越感,就是我知道,别人不知道。
你不承认,不代表不存在这种现象。
我办公室有个四川人,经常说:“我们四川话有句俗语……”,最后说出来的,却是尽人皆知的普通歇后语。还有,“你知道一个词儿吗?叫敲竹杠,这是我们那儿的方言”。这个人还是文科博士。
其实这些现象都很正常,人都会对自己的文化根基有较强的认同感。这也不是坏事。
【 在 yfsx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并未有何优越感,我只是想搞清楚真正的意思,你内心戏太多了。
: :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唐 · 崔曙:不意远山雨,夜来复何如——唐 · 杜甫:夜来闻清磬,月出苍山空——唐 · 岑参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11.205.49.*
文字表达不出语境,她不是幽默,是很真诚地给我传播一种知识。
【 在 whih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应该是一种幽默感
:
--
FROM 111.205.49.*
入声一共十七个韵部,你要看哪一个。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 在 Door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能举几个入声字吗
--
FROM 111.205.49.*
这十七个韵部在江淮官话里绝大多数都是入声
【 在 Door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 方言口语,你发那条帖子时脑子里想到的前几个。
: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 入声一共十七个韵部,你要看哪一个。
: :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发自zSMTH@VER-AN10
--
FROM 111.205.49.*
对你的思维方式表示难以理解。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入声就是四声之一,是全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要跟别人介绍呢?为什么要去想呢?
我问你第一声的字,你想到哪几个,你怎么回答?
【 在 DoorWay @ [History]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不能一下想起17个,当你说“我的家乡话保留入声”这句话时,你想的是哪个?
: 如果你的思维方式是一个也不想,那么当你准备给人介绍时,你会先介绍哪个?
: 方言,口语。
: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发自zSMTH@VER-AN10
--
FROM 36.112.187.*
这就是你方言没有入声而产生的问题。
我们不会“首先想到某个字是入声”。就好像你一张嘴说话就有四声,但是你不会满脑子想哪个字是第几声。
你不会满脑子想这个人是我大爷,那个人是我姑姑。
但是过年一见面你一张嘴就能叫上来。
【 在 Door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提到方言有入声,读诗的微微然优越感,我觉得很有意思。
: 这个很难理解吗?
: 先有的声音,后有的“入声”的概念,这个不难理解吧?
: ...................
--
FROM 111.205.49.*
入声不是特例,在语言中仅起到发音的作用,不会与其他四声有任何区别。
一个人在普通话和方言切换的时候,是整体切换,而不会考虑哪个字是入声。
这个概念不会凸现出来的。
我自己,当然是知道的,因为我读诗词。比如《柳宗元的《渔翁》,岳飞的《满江红》,李清照的《声声慢》。
但是这成为不了一种现象,也没有研究的必要。
如果你从这个入手去开展研究,那么你的方向就错了。
【 在 Door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能举一个生活化的例子吗?
: 从哲学上讲,我们讨论汽车时,脑子里会有汽车的概念,甚至有的哲学家认为,实体是脑子里那个汽车—— 这个你能理解的吧?
: 刚刚你回帖的时候,想的是哪个入声,能映射到入声里的“爷爷”或“姑姑”,这么普遍的。
: ...................
--
FROM 111.205.49.*
粤语、闽语、吴语、江淮官话都说入声,哪些字是入声字,韵书上写得清清楚楚,根本没必要去调查。除了个别入声的退化,大多数入声就是韵书上的入声。
【 在 DoorWay 的大作中提到: 】
: 棒!非常感谢。你能再加上地区吗,具体到县,或者地级市就行。
--
FROM 111.2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