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诸葛亮频频主动伐魏,是不是陷入了机会主义的泥沼?
陕甘川古道实地考察一下,能想象到,当时蜀汉伐魏有多么难,那些栈道,那些山路,又没有靠谱的水运,补给怎么保证。我也不理解诸葛亮如何这么执着于北伐。前面尝试还能接受,后面就不理解了,这根本不是功败垂成,这才哪到哪儿啊,即使当初马shuo没有失街亭,又如何?
能理解诸葛亮的焦虑,想在有生之年完成汉朝大业,但是当时的情况即使东吴同时全力出击,都够呛。如果是为了蜀汉内部统一,为了蜀汉正统合理性,那也能理解北伐。但是从实际成功几率上看,基本上是劳民伤财。
--
FROM 140.207.6.*
其实有个问题就是:非得要北伐嘛?当时的蜀汉跟刘邦出汉中完全两码事啊,难道受这个启发?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诸葛亮死后的蜀汉什么表现,历史都摆在那里。诸葛亮如果不趁着自己还能折腾得动,手底下这波当年从全国各地带来的人才还没死绝,去主动寻找战机,以后就根本没机会了。对于当时的诸葛亮,时间恰恰是所有资源中最稀缺的。拿罗振宇的话讲:诸葛亮不是时间的朋友啊。
: 至于您说的什么转移注意力,渗透、突袭,长期示弱……这些能达成最终灭魏效果(不排除局部有效的然并卵的小胜仗)的前提是:曹魏、东吴的人都是傻子,或者是电子游戏的机器AI。
:
--
FROM 140.207.6.*
凉州拿下,也可能成为失血点。当然,固守汉中、四川也没啥出息,只是事后诸葛的角度看,稳固防守可能活的更长。
【 在 xujijiay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不北伐难道东出?吴蜀已经很弱了,再掐架就真被团灭了。诸葛北伐和刘邦的战略不同,他是想跨凉益二州,如果真拿下凉州,蜀汉才能盘活。关中一时半会根本不要想。
--
FROM 140.207.6.*
司马懿在,肯定不会让你好好治理的,肯定会撺掇一群势力来搞事。都是明牌,知道你在干啥。如果时间推到司马篡魏那时期,可能机会很大。关键是魏国那时候不是白给,可以说是很强盛,相对实力。魏国不自乱阵脚,基本没啥机会
【 在 xujijiay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成为失血点的概率比较小,上陇山是很难的,也不是曹魏的战略要害,不至于死磕。以诸葛之才,治理个几年,那蜀汉基本盘就不是1+1那么简单了。可惜被马谡坏事啊。
--
修改:afailor FROM 140.207.6.*
FROM 140.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