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诸葛亮频频主动伐魏,是不是陷入了机会主义的泥沼?
"待到魏与吴战争全面展开,再一举夺取八百里秦川"
问题是,如果一直“待”不到呢?如果两家或者两家中的胳膊最粗的魏国来打自己呢?不能以为对方都是傻子,自己出几个锦囊就能遛猴。本身就是实力最小的一方,没有资格去“待”,因为“待”不起:资源资源耗不过,人才人才就这波(来自五湖四海的)了……主动出击可能是最优策略。另外,曹魏虽大,但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当你给它足够的外部压力时,它内部是有可能出问题的。(其实,东吴也有东吴的内部问题,孙家作为外来户,和坐地老泡之间是有潜在的矛盾的。但这种矛盾和曹魏内部的又有所不同。)汉中之战,曹操初期为何待在长安?因为北边乌桓反了,南边南阳郡也出叛乱了,他得在长安居中调度,这反而给了刘备夺取汉中的机会,这也从侧面说明曹魏内部有内部的问题。如果“待”,那是给曹魏时间整合内部,能待到预想中的机会的可能性会越来越低。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国当中,蜀汉最为羸弱。主动出击,一方面虽然一时能够给曹魏以压迫,却使得对方能够以逸待劳,时时保持战略警惕;另一方面却使得己方劳民伤财,国力日渐不支,且给东吴以可乘之机,袭取荆襄,累至联盟破裂。
: 还不如,双向示弱:东向明里示弱尊吴,让孙吴出头北伐;北向守其疆域,暗中示弱于曹魏,拆栈道阻塞陈仓小路,以示无意北向;对内则大力发展生产,长期积蓄力量,待到魏与吴战争全面展开,再一举夺取八百里秦川,雄踞崤函进退有据。这时候才有条件逐鹿中原。
: 诸葛亮的格局貌似没有打开啊。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您太过理想化了。以当时的条件,就魏蜀吴这么几块地(没有外部能量输入),蜀地就是资源少,你再怎么蓄也蓄不过别人的。就像打星际,单矿(最多两矿)堵口憋200人口高级兵,一般出现在菜鸟局中。稍微有点水平的,这么玩的必死。而魏、吴两家显然都不是菜鸟。而且现实中也没有200人口上限这种东西,你200,对方可能800了。倒是在资源少的情况下,多骚扰骚扰,“主动”出点奇招,兴许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打出意想不到的战果。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一个战略选择问题。
: 诸葛亮是在资源有限、经济薄弱、后劲乏力等局限始终存在的情况下,做出了战略上取攻势的选择。
: 我们的意图,是要缓解或摆脱局限,蓄力以待天时。这需要将曹魏的战略进攻重点转移的孙吴。为达此目的,从主观上讲,向曹魏示弱是必要的;从客观上来看,对于曹魏,孙吴之于蜀汉,没有山川险阻,只有大江阻隔,只要形成一定规模的水军,便可图谋江东,进攻相对便利容易。于此两点,蜀汉推动曹魏将战略进攻重点向孙吴转移,是可能的。
: ...................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诸葛亮死后的蜀汉什么表现,历史都摆在那里。诸葛亮如果不趁着自己还能折腾得动,手底下这波当年从全国各地带来的人才还没死绝,去主动寻找战机,以后就根本没机会了。对于当时的诸葛亮,时间恰恰是所有资源中最稀缺的。拿罗振宇的话讲:诸葛亮不是时间的朋友啊。
至于您说的什么转移注意力,渗透、突袭,长期示弱……这些能达成最终灭魏效果(不排除局部有效的然并卵的小胜仗)的前提是:曹魏、东吴的人都是傻子,或者是电子游戏的机器AI。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蜀汉不是要在实力上超过曹魏,这在客观上是不可能的。
: 蜀汉的战略目标,是转移强曹的注意力,同时让自己的状态达到最好,再通过渗透和突袭的手段,夺取对方的战略中枢,以为根据地。
: 长期示弱不变,和突发行动豹变,是该战略的两大特点。
: ...................
--
FROM 117.107.176.*
正因为曹魏不是傻子,知道趋利而行,才会先打东吴。
~~~~~~~~~~~~~~~~~~~~
这里边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吗?三足鼎立,彼此之间有局部军事冲突太正常了(孙十万嘛。)。但是,距离灭国之战还差得远。你等时机,别人同样也在等时机。从“时间的朋友”方面来说,曹魏显然“更”朋友一些。东吴方面,江东那些坐地老泡,守家能爆发出的战斗力,曹魏是领教过的。即便挑最弱的,也是先打蜀汉啊。你打与不打,都是要先打你的。(后世北方打南方,都是先灭蜀,再多路并举灭江东的,从蜀地出来的水军就是一路。晋演示了一次,隋也演示了一次。)而且,曹魏也不可能就放着一个不理,按住一个往死里K,那也得看时机的。你想利用另两方的嫌隙,别人也是这么想的。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正因为曹魏不是傻子,知道趋利而行,才会先打东吴。
: 非要提前招惹曹魏,让曹魏始终不敢对自己闭上眼睛,结局就是,东吴偏安一隅,在总体战局中不会发挥牵制作用,导致曹魏将进攻重点置于蜀汉。以蜀汉的资源和经济,被屠只是时间问题,那就是事成定局了。
: 试想,三人互殴,最强的专门挑你这个最弱的打,另外一个人做壁上观,你可能有赢的希望吗?
: ...................
--
FROM 117.107.176.*
可以不北伐啊,多苟几年呗,结局一样。但也有可能还不如历史上的蜀汉活得长。
【 在 afailor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有个问题就是:非得要北伐嘛?当时的蜀汉跟刘邦出汉中完全两码事啊,难道受这个启发?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什么叫“避”A击B?这个“避”就不是三足鼎立的最强一方的选项,只是您的一厢情愿。你看关羽被东吴捅腰子,是司马懿的主意(当然,也和东吴的眼前利益有关)?那是“避”吗?最强一方显然要拉A打B,并在其中寻找破局点。最次也是防A打B。避?避什么避?对得起自己的实力吗?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要想曹魏按照蜀汉的意图行事,就要发挥蜀汉的能动性,让避蜀击吴对曹魏而言成为必然趋势,让避吴击蜀对曹魏而言成为亏本的买卖。
:
: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
我觉得您越来越支持诸葛丞相主动出击了。。。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但有事在人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空间。
:
--
FROM 117.107.176.*
打仗自然有打仗的规律,虽然上升不到定律的高度。
这么说吧:以当时(以及后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形势,蜀汉再怎么智计百出,都是要先挨打的。这一点是改变不了的。这就是当时的地理、历史条件决定的规律。
【 在 dragonfly112 的大作中提到: 】
: 打仗不是物理定律,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强弱形势是人为创造的,这正是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 就是要利用一切资源和力量,促使曹魏注意力东移嘛。他不东移,你怎么有逆转乾坤的战略空间?
: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