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汉开国功臣的传记合起来看就很明显了,垓下之前三个月,局势急转直下,项羽失败已经是不可避免,即便韩信换成别的将领,楚军被吃掉也只是时间问题。
刘邦军队在固陵-陈县一带拉锯对峙的同时,南边刘贾围寿春,大司马周殷投降,攻克六,英布围攻城父;北边灌婴攻占包括彭城在内的大片黄淮地区,守彭城的柱国项佗投降;靳歙跟灌婴扫平黄淮地区后,又跑南边灭了江陵的临江王共尉,加上彭越又在打游击切粮道,项羽只能撤主力十万回援,刚一走,刘邦吃掉钟离眜军团,尾随东撤的楚军,项羽东去路线,南北两侧有灌婴彭越、英布刘贾,基本断粮的楚军能去的也就是江东了,但却迎头撞上了韩信率领的齐军主力,在垓下附近被包饺子。可不是前面一路顺风顺水到了垓下失败才形势逆转。前面被刘邦吃掉的曹咎、钟离眜两个军团,被韩信灭的龙且军团,被灌婴灭的淮北军团和彭城守军,英布扫荡九江故地及城父的守军,跟周殷、灵常这俩重量级人物投降带来的部队,算算看,楚军损失了多少军队。
简而言之,垓下是包饺子的地方,此前形势急转直下,是因为刘邦宏观战略逐步落实,战略布局方面,项羽比刘邦差得太远了。
【 在 bacmcent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项羽会兵败垓下呢?
: 不喜读书、不善诗文的项羽被困垓下,兵少粮尽,夜饮帐中,自知败局已定,乃慷慨悲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慷慨激烈,有千载不平之余愤。
--
修改:Demigod FROM 183.128.137.242
FROM 183.128.137.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