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朱元璋尊北孔
老有人说孔家人擅长投降,其实不是,北宋灭亡,孔子嫡系就跟着南迁了,这就是衢州孔氏,就是南孔,宋朝是尊南孔,金元是尊北孔,就是留在曲阜的孔氏子孙。等到朱元璋建国,就有个问题了,该尊南孔还是北孔?多数大臣支持尊南孔,认为是孔子嫡系,又跟随宋室南迁。可是朱元璋一句话就把大家问呆了,你们知道现在北方还有多少书院?当时北方经过长期战乱,南方书院数量已经是北方3倍了,所以南北榜这种极端情况,也和南方读书人更多有关,有人统计朱元璋年间进士,大概是南七北三。这剩下的北方书院,也都和北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朱元璋决定尊北孔,要在北方兴文教 。朱元璋多次邀请北孔传人朝觐,老头 托病不来,后来老头总算来了,不过还穿着元朝官服。朱元璋为了兴文教也是忍了,不过俩人对话很有意思,都刻成碑立在曲阜了,也没改成文言,都是白话。朱元璋上来就说老秀才,一下子把这个衍圣公降到底了,衍圣公那是三品官,咋也算个进士。不过朱元璋兴文教的目的倒是实现了,到了永乐十年,参加科举的北方考生人数才第一次超过南方。所以山东人更该感谢朱元璋,要是朱元璋选择尊南孔,那只能说孔府孔庙孔林在山东,那孔教不在 山东
--
FROM 117.129.57.55
可能没想那么多
孔家也是大地主,肯定有人舍不得家里地
【 在 C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人典范,很聪明,知道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
: 耙痪浠熬桶汛蠹椅蚀袅耍忝侵老衷诒狈交褂卸嗌偈樵海康笔北狈骄て谡铰遥戏绞樵菏恳丫潜狈3倍了,所以南北榜这种极端情况,也和南方读书人更多有关,有人统计朱元璋年间进士,大概是南七北三。这剩下的北方书院,也都和北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朱元璋决定
: 鸨笨祝诒狈叫宋慕 。朱元璋多次邀请北孔传人朝觐,老头 托病不来,后来老头总算来了,不过还穿着元朝官服。朱元璋为了兴文教也是忍了,不过俩人对话很有意思,都刻成碑立在曲阜了,也没改成文言,都是白话。朱元璋上来就说老秀才,一下子把这个衍圣公降到底了,衍圣公那
: ...................
--
FROM 117.129.57.55
是
于情于理该尊南孔
可是出于政治原因,不得不尊北孔,北方已经被胡人统治200多年,北孔也算北方唯一的汉人文化象征了
【 在 ZhangJuZh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如果奉南宋为正朔的话, 南孔才是真正的衍圣公
: 耙痪浠熬桶汛蠹椅蚀袅耍忝侵老衷诒狈交褂卸嗌偈樵海康笔北狈骄て谡铰遥戏绞樵菏恳丫潜狈3倍了,所以南北榜这种极端情况,也和南方读书人更多有关,有人统计朱元璋年间进士,大概是南七北三。这剩下的北方书院,也都和北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朱元璋决定
: 鸨笨祝诒狈叫宋慕 。朱元璋多次邀请北孔传人朝觐,老头 托病不来,后来老头总算来了,不过还穿着元朝官服。朱元璋为了兴文教也是忍了,不过俩人对话很有意思,都刻成碑立在曲阜了,也没改成文言,都是白话。朱元璋上来就说老秀才,一下子把这个衍圣公降到底了,衍圣公那
: ...................
--
FROM 117.129.57.55
是
留下也没用
咱们不信这个
【 在 ZhangJuZh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突然想到 常公还挺鸡贼,走的时候把衍圣公,张天师,章嘉都带走了
--
FROM 117.129.57.55
也不是抬高
士农工商,士是第一位
【 在 C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中国的文人总喜欢抬高自己的地位,论对历史的发展贡献明明还不如种地的老农民
: 真的要说历史是jingying创造的,那也只能说西方的精英确实担得起
--
FROM 117.129.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