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吕蒙相对刘关张诸葛亮至少有一个优点--孝
同感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几个人在孝道方面的表现,史书上有吗?如果只是没有记录,你怎么知道人家不孝?
: 吕蒙他妈又不是王陵妈、徐庶妈这种直接参与了历史事件的,为啥要把她写进史书?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吕蒙干的偷鸡摸狗的事儿多了,东吴的史官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只好拿孝道出来对冲一下风评?(吴国是修过自己的史书的,《三国志》多有采纳。相比之下,蜀国则没有。)司马家也特别强调孝道,因为说“忠”人家都不信。
: 还有,你还有点偷换概念。“孝”特指针对父母长辈的吧?“六亲不认”是什么鬼?那范围可就大了去了。你用吕蒙对他妈的孝,对标其他人对所有亲戚,逻辑上是不是有问题?
: ...................
--
FROM 60.29.153.*
吕蒙有个蜕变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风格瞅着像童话故事。再次说明吕蒙的传记里胡诌八扯的成分太多。
: 且不说甘宁会不会闲得蛋疼射杀小童,就说吕蒙为了这么个事儿就想起兵火并?(就算甘宁这事儿是真的,他应该有很多别的办法惩罚他。火并?当是山大王呢?)这还当大都督呢?这事儿要是真的,只能说他死晚了。
:
--
FROM 60.29.153.*
也不好说到底有多大
我觉得你是不是有“先入为主”的考虑?
人工智能是没有的
ai对材料的选择没有主管意思,评价也没有
所以我觉得ai的意见,从排除个人喜好方面,肯定是没问题的
或者,我们可以去掉名字,再来分析一个人的事迹会更客观一些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史书,或者民间过分强调这个蜕变了,其实就是多读了些书,视野开阔了,加上个人有点悟性(他在琢磨人这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只是你千万不要成为他琢磨的对象。),在技法层面有了提升甚至可以说质变。但,心法层面的东西,是不容易变的。国人喜欢甩金句、引成语,高中生写议论文也喜欢这种对比性比较强的小栗子,一个“吴下阿蒙”在宣传层面给了吕蒙发大器效应。
:
--
FROM 60.29.153.*
嗯,虽然你说的看似有理
不过好像还不如我说的更有理
比如,吸引人看,那不就是小说?
可以去小说版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AI也是基于网上已有材料的。如果已有材料里有几座屎山(类似某位斗兽棋大师这种歪读,其实就是在建设一座座屎山。),那AI给出的答案也会有屎馅的包子(虽然是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品相看着不错。)。不要把AI当成什么金标准。AI时代,人更重要的是有对AI给出的答案做出判断的能力。
: 要说“先入为主”,这里显然有一个更“先入为主”的斗兽棋大师。
: 还有,不要觉得AI的所谓排除主观喜好就一定比主观喜好要“高级”。类似历史这类东西,主观的评价很多时候比所谓客观的要更吸引人。你就一个历史话题写本书,如果里边全是AI给出的这类花样文字,你觉得真有人会去花钱买来看吗?历史的核心始终是“人”,对于历史的评价,也是一个个不那么完美的“人”的看法更可贵。
: ...................
--
FROM 60.2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