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吕蒙相对刘关张诸葛亮至少有一个优点--孝
吕蒙相对刘关张诸葛亮至少有一个优点--孝
吕蒙传 吕蒙老妈多次出现,鲁肃甘宁都拜见过吕蒙老妈 。
相反刘关张诸葛亮六亲不认
--
FROM 39.168.148.*
不是我推崇
你就说这条是否成立吧 ?
【 在 xujijiay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咋对吕蒙这么推崇
--
FROM 39.168.148.*
不可能这几个人全是父母双亡吧
还是人品不行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都不说1800年前
: 近代很多人父母双亡
: 所以说 子欲养而亲不待
--
修改:un0 FROM 39.168.148.*
FROM 39.168.148.*
这几个人传记里哪个奉养老娘了?
【 在 xujijiay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三国那点史料,你咋证明刘关张诸葛不孝呢?
--
FROM 39.168.148.*
那吕蒙老妈为啥被史书记载了呢 ?
【 在 xujijiayu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史料是不是都得把这些事记载一下,还得流传千年让你看到啊?
--
FROM 39.168.148.*
三国志评价吕蒙有国士之量
薯粉儿罗贯中 评价吕蒙 吕蒙谈笑变封侯 绝胜张良散楚歌
这风评需要什么对冲 ?
只有在你的地摊文学里才需要对冲吧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几个人在孝道方面的表现,史书上有吗?如果只是没有记录,你怎么知道人家不孝?
: 吕蒙他妈又不是王陵妈、徐庶妈这种直接参与了历史事件的,为啥要把她写进史书?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吕蒙干的偷鸡摸狗的事儿多了,东吴的史官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只好拿孝道出来对冲一下风评?(吴国是修过自己的史书的,《三国志》多有采纳。相比之下,蜀国则没有。)司马家也特别强调孝道,因为说“忠”人家都不信。
: 还有,你还有点偷换概念。“孝”特指针对父母长辈的吧?“六亲不认”是什么鬼?那范围可就大了去了。你用吕蒙对他妈的孝,对标其他人对所有亲戚,逻辑上是不是有问题?
: ...................
--
FROM 39.168.148.*
大地主还不奉养父母 ?还不如朱温呢
【 在 sleepless2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诸葛家从山东迁往荆州搞的很好啊。在当地是大地主了。大家分析一下。
--
FROM 39.168.148.*
罗贯中也是参考吴国史书啊 ?
高启:何处吹愁角一声,大江东岸吕蒙营。天随流水茫茫去,月共长庚耿耿明。敌意有图秋暂息,客魂无定夜还惊。欲陪酾酒楼船座,借问风潮早晚平。
罗贯中:①养子当如孙仲谋,吕蒙谈笑便封侯。 白衣摇撸真奇计,一举荆襄取次休。 ②一笠覆官铠,犹然遭重刑。荆州万民心,从此俱安宁。③势去人离奈若何?休言百万甲兵多。吕蒙预定招降计,绝胜张良散楚歌。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评价大概率是吴国史官给的,原因我上边说过了,吴国修过史,而蜀国没有,汇总到《三国志》里,会有啥差别,可想而知,这方面蜀国本来就吃着大亏呢。而且,司马氏和蜀国的正面对决以及吃瘪、梁子要比和吴国多得多,陈寿敢怎么写?反过来,如果刘关张诸葛这几个人真有什么私德方面的大亏,比如不孝,那反而大概率可能会记在史书上的。
: 另外,国士之量指的是他对国家(割据政权)的贡献,和他这人RP怎么样,是两个维度,为国偷鸡摸狗也可以已国士之量,不冲突。司马懿还一篇“本纪”呢,一口一个“宣帝”叫着呢,不妨碍他洛水放屁在后世的风评(他自己子孙都看不下去,比如晋明帝司马绍。)。
:
--
修改:un0 FROM 39.168.148.*
FROM 39.168.148.*
要是能做到这样 史书会不记吗 ?
王裒,字伟元,事亲至孝。母存日,性畏雷。既卒,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雷,即奔墓所,拜泣告曰: 裒在此,母勿惧。 隐居教授,读《诗》至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遂三复流涕,后门人至废《蓼莪》之篇。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哪只眼睛看到说诸葛亮不奉养父母的?只是没记录。而且,从《三国志》作者和官方态度上来说,《三国志》本来对蜀国就有所贬抑。如果真有这种不孝之事,那就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啊,一定要贴大字报、上大喇叭宣传的。没有,那大概率就是“这个真没有”。
: 补充:差点让你绕进去。诸葛亮他生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一家南下时是带着他的养母,也就是他父亲的续弦。(他父亲那时候也已经死了,当时是他叔叔诸葛玄带着一家子南下的。)他养母的记录更是没有了。曹老板屠徐州的时候,他一家南下。过了江,他大哥就去东吴了,剩下的一家人投靠了刘表,他叔叔诸葛玄很快也嘎了。一家子后来也是靠诸葛亮主事的。
:
--
FROM 39.168.148.*
有一次甘宁射杀了一个小童 ,吕蒙打抱不平大怒 要去攻杀甘宁 ,吕蒙妈光着脚跑出来拉住了吕蒙 ,一番法制教育 ,避免了一场可能给东吴带来重大损失的火并。让甘宁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向吕蒙谢罪说 负卿。吕蒙妈不比你的什么王玲妈 徐庶妈作用大呀 ?
【 在 whx83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几个人在孝道方面的表现,史书上有吗?如果只是没有记录,你怎么知道人家不孝?
: 吕蒙他妈又不是王陵妈、徐庶妈这种直接参与了历史事件的,为啥要把她写进史书?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吕蒙干的偷鸡摸狗的事儿多了,东吴的史官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只好拿孝道出来对冲一下风评?(吴国是修过自己的史书的,《三国志》多有采纳。相比之下,蜀国则没有。)司马家也特别强调孝道,因为说“忠”人家都不信。
: 还有,你还有点偷换概念。“孝”特指针对父母长辈的吧?“六亲不认”是什么鬼?那范围可就大了去了。你用吕蒙对他妈的孝,对标其他人对所有亲戚,逻辑上是不是有问题?
: ...................
--
修改:un0 FROM 39.144.168.*
FROM 39.14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