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国2000多年几个区域中心依然都是大城市
这一段儿只能证明太原盆地重要,因而在那里总能产生有影响力的城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扮演这个角色的城市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城市。
“以太原为中心”这个话,要看这个“太原”指什么:
如果指“太原府”(及其在历代的对应者),那这话是没错儿,但是跟这楼讨论的没关系;
如果指“唐太原/晋阳”(以及后来的平晋/太原县)的话,那显然是不对的,宋之后河东/山西主体的中心性城市是阳曲(及历代对应者)。。。
【 在 zhangwuji 的大作中提到: 】
: 历史离不开地理,地理要看尺度的。单就太原来说,无论城郭在哪个位置,以石岭关为近屏,扼收雁门,南开中原的地位在省域或大区域尺度上一直没有变化。更不用说晋省文化(比如晋语区)一直以太原为中心的历史延续了。
--
修改:molar FROM 114.241.10.*
FROM 114.241.10.*
这个也看怎么说了:
北京的这个800年,比之西安、洛阳的1400年,比之南京的1300年,比之太原的1000年等等,也不是很大的差距。
而比起类似郑州的3600年这种,自然是差着的。但是毕竟郑州长期是县城……
【 在 ibacklbj 的大作中提到: 】
: 说实话,800年,在中国的古城中不够提鞋的。
--
FROM 114.241.10.*
差20公里左右吧。较之中古中型城市一般方圆一两公里的体量来说,算比较远了。
后面的是想说“晋源区”吧。长风街那是行政区划的北界了,而要论北汉及更早的“太原”,则是在今“晋阳古城遗址”那里。
而宋代之后的“太原”,就是前面说的“挪”过去的那个城址了。算到今天,“大几百年”稍微说少了,算一千年吧。。。
【 在 NuscaleSM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远吧,晋阳区就在长风街南边,两千年历史有点唬人,宋朝北汉还是实打实的
: :
--
修改:molar FROM 114.241.10.*
FROM 114.241.10.*
嗯这几个帖子的上下文,是在计算,窄口径/严格标准下各个城市建城区的建城史长短。
比如今北京,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更早的金中都等等,基本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所以从元大都算到今天是800年。
同理,今天的西安和洛阳,分别是在隋大业城和隋唐洛阳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他们的年代大概是1400年左右。
而同样的口径下,今太原始于宋初,所以是约1000年。
郑州则比较特殊。今天的郑州市的城址是从商代初年一直沿用至今的。甚至有一部分城墙都是从郑州商城那会儿开始,一直使用到现当代的。所以是约3600年。
【 在 albed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明白为什么郑州可以算3600年
: 洛阳是1400年
: 是建都时间?还是首次建都至今的时间?
: ...................
--
修改:molar FROM 114.241.10.*
FROM 114.241.10.*
首先,今天洛阳的老城区是在金元明清洛阳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金代的洛阳是复用或重建了宋代洛阳的一角,宋代洛阳则是直接的从隋唐洛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也可以找电子地图来看一下,洛阳老城区是离隋唐洛阳城遗址近,还是离汉魏洛阳城遗址近。
然后,关于“我就不说二里头了”,没看明白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跟前句有什么逻辑关系……
再来,我前贴一直说的是“城市建成区的年代”,所以这里在谈的是“建城史”,而不是“建都史”。郑州的“3600年”也是指建城史。而且前面也说了,它长期是县城。
最后,今偃师县城,跟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木有啥继承关系。至于它是否应为“大古都”啥的,不是这里所讨论的……
【 在 albedo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汉魏洛阳城的遗址更加接近目前洛阳老城区的位置,我就不说二里头了。
: 其次,郑州3600年前的“都城”竟延续发展至今,并声称3600建都史……。按照这个“口径”,偃师岂不是比郑州更有资格称为“八大古都”?
:
--
修改:molar FROM 114.241.10.*
FROM 114.241.10.*
所以前面说吹牛逼是够了的……
【 在 abb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键帝都这八百年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大一统政权的首都,哪个城市能比?
--
FROM 114.241.10.*
呃……对呀,正如你所说,取决于“地理位置”呀。元大都之于金中都“地理位置”彻底改变了,所以它们就是俩城市。
隋唐洛阳之于汉魏洛阳,一样是地理位置变了,所以按同一统计口径,也不是一座城市啊。
郑州的3600年也是一个意思啊,它这3600年以来“地理位置”没变过呀。至于郑州是不是所谓“古都”,跟俺这几贴有个毛线关系嘞……
【 在 albed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所谓“继承”,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 中国所有古都,首先的决定性要素都是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才会根据前朝城建基础进行规划设计。
: 北京当初城建,也有保留旧城,另建新城的建议,现在的通州建设,也说明在大的地理单元确定的情况下,城市重心变化很正常。
: ...................
--
FROM 114.241.10.*
关于前两段,我想我关于太原与太原盆地的那个帖子已经说的比较清楚了。
然后关于后两段,您老就不要再唠唠叨叨什么古都不古都的了,跟我这几贴没关系。我说的根本不是这事儿。。。
【 在 albed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不是一个城市就不是一个城市了?真逗
: 地理单元相比于古代都城范围要大得多了
: 只要定都在一个地理单元以内,就应该算是建都的延续
: ...................
--
FROM 114.241.10.*
“毫无意义”这么横的话,还是不要轻易说出口吧。尤其是在连类似洛阳老城离谁近这类问题都搞不清楚的情况下,证明对这一类城市历史地理相关的内容根本就不熟。
至于“3600”这个事儿,它本身是一个事实层面的东西,我提它是在我的那个论述体系下提的。本身我的任何观点都欢迎大家讨论,但是至少先要搞清楚上下文在说啥再去“反感”,否则真的有些无理了。。。
【 在 albed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是说明你所谓的城建传承毫无意义啊
: 这部分跟建都无关
: 你说郑州3600年什么传承让我很反感,也是的确如此
--
修改:molar FROM 114.241.10.*
FROM 114.241.10.*
首先,可以看一下上下几个贴,俺从来也没说过什么“大一统”啦、“古都”啦什么的,一直都在谈的是这些城市的建城史。所以不要像上面a同学那样,自己在意这些,就觉着别人也都只会关心这些……
其次,关于“元大都和明清的京城也不是一处”,元大都与明清北京的差别,主要北墙南移了三公里左右,南墙南移了一公里左右,以及明代扩建了外城,但是元大都的城市规划、水系等之于明初都没有本质性变化,主体建筑的位置也变化不大。这比之宋代之后的历代西安与唐长安,以及宋金之后的洛阳与隋唐洛阳来说,已经算变化比较小的了。如果前者一定要算“不是一处”的话,那后者也不是了。这算是一种比我前面所说的更窄的口径。
然后,一定要说建都这个问题的话,关于“水源充足”,这个问题在北京的建城和建都史上,一般不是主要问题,反之北京长期多少还是有水患的。北京缺水,那是近现代才有的问题了,但是同样等级的问题,“西安、洛阳”也未必就能有多宽裕。说起来,不管是中古时代还是近现代,北京建都是有其问题的,但你这里的确没说到点儿上。同时,各个城市也都有各自的问题……
【 在 ibacklbj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一统有800年?元70多年,明清都是不到300年,满打满算也就是650年左右。关键是问题是,北京是胡都,除了明,剩下的400年都是少民政权,作为汉族主体民族的国家,实在是没脸吹。元大都和明清的京城也不是一处,明朝是唯一的汉人王朝还是篡位迁都过去的,并且本身的自然条件根本不适合建都,不像长安、洛阳,起码水源充足,适合农业。所以我总结起来就是北京的古都地位名不正言不顺。
--
修改:molar FROM 114.241.10.*
FROM 114.2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