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标准的四合院~~
大宅门户标准在于面积。而不是固定的格式。
我说的标准四合院,就是四合院。哪怕是三进带后院的,也还是四合院。
跟大宅,差太多了,至少跟你说的恭王府差太多。
以及,你说的大宅,也是四合院范围。典型如视频: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5153160755347481
北京标准的三进四合院: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5092377568673875
以及四合院和宅门区别:这个视频把主帖带后罩房的四合院也称为宅门了,把之后搭积木的叫做大宅门
5070457909477431
这个标准的三进四合院,跟我主帖里的差不多。所以咯~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说的是达到三进四合院,就达到了大宅门户的标准,而你之前提到的标准四合院,这里的所谓标准,其实就有点等同于大宅门户的标准。
: 并不是说所有的大宅都只是达到这个标准,而是说,这是一个大宅门户的入门标准。
: 就如同四合院的基本标准不是三进院子,而是达到四方而合理念,大门开在东南角,东西南北四面房屋(三面房屋的三合院就不够标准)的方正院子,所以一进四合院再寒酸那也是四合院。
: ...................
--
修改:flukeox FROM 123.116.11.*
FROM 123.116.11.*
1、标准这个东西,在于不同的人,前面我已阐述~ 你拿别人的院子来当标准也没啥。
2、我主帖的标准四合院,要符合大家对四合院建成的预期,就是到宅的最基本水平。可以称得上宅子了。距离大宅,那还差的远。就已经是一个普通人在当时社会中最高的幻想了,一如现今的别墅。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这些个链接,
: 先说一下面积问题,很简单的道理,院落进数越多,面积越大,院落进数越少,面积越小。
: 再说一下标准问题,确切地讲,你这应该是“标准的三进四合院形式”而不是“四合院的标准形式”,同理,还可以有“标准的一进四合院”,“标准的二进四合院”so on。
: ...................
--
修改:flukeox FROM 123.116.11.*
FROM 123.116.11.*
跟主帖的图有区别有什么好奇怪的,实际不还得根据自己喜好、土地情况来么?
主帖的图也只是个示意图~ 实际中建造的五花八门不都可以?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林徽因故居的三进院布局图,可以看出和主贴的标准图还是有去别的。
: [upload=1][/upload]
--
FROM 123.116.11.*
这个图也挺好。关于几进,视频链接里已经说的挺详细了。
因地制宜的各种变化,那不都得看情况和主人喜好么。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中三进院的标注是“清代典型四合院”,
: 而同为四进院,依旧可以看出两张图有细微的区别,都是因地制宜做了增减,不再是“标准的”四合院。
: [upload=1][/upload][upload=2][/upload][upload=3][/upload]
--
FROM 123.116.11.*
之前就已经诠释过了。
谁不渴望更高高强更好呢?那建成什么样才算是符合预期的四合院呢? 是从这个角度来定义标准。哦,建成这样,嗯,这家已经可以了。~~
因而,如果只是一进,那未免还有点不到位~ 如果再往上到宅的级别(大三进),那已经是普通大众突破之上的天花板了,不好成为普遍的标准。
所以,我诠释之后的标准是有边际的,也拿别墅的例子补充说明了。
----------------------
1、并没有剔除出去,所以我强调是标准。 当然,这个标准还有点高。
2、我被你说的院落给整的有点迷糊,看到你的图才明白过来,所以认为你把四合院和四合院落两个概念分离出来是有点问题的。
3、功能这块,跟标准应该是对应的。要养马,那都是超大户人家了。而主贴的三进院落,我认为类似我们现在的楼房、叠拼、独栋别墅的分级中的别墅类似。所以强调标准问题,可能因人而异。
4、所以,还是标准的问题。一个标准的四合院? 谁的标准? 我认为是符合历史上的社会地位标准规范(符合身份),以及在城市生活的要求。
这个三进院落,一妻二妾的格局,当然要有仆人丫鬟的设置。这是对历史上的已经小有地位的人生活标准需求。
所以,依据之前的逻辑,我认为三进作为标准是比较认可的。
我认为这算的上标准的四合院。在你的图中,就是三进院落。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把标准解释得如此泛泛,那也就没有必要就此讨论了。
: 另外既然谈到建成预期,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的预期,都是根据自己手头的财力来决定的。
:
--
FROM 123.116.11.*
对。大体上到宅入门的级别,小的三进四合院,大概500-600平。
我觉得我发的三个链接视频差不多说的很完整了。
“到了三进院,……意味着主人家的财富和地位。我前边说过,到这种地步,意味着主人已经完成阶层跨越,过了某一个隐形的门槛,这不是一般百姓能够肖想得。”
这不跟我说的一个意思吗? 我都点明一妻两妾了,而且首个回复就说这个标准有点高。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前边不是也举了两个例子么?有寒门,一进院,有小户,二进院。
: 其实到了二进院,已经是有阶级跨跃的苗头了,典型的标志就是内外院分割,开始有男女以及主仆之防。通常有向上攀升欲望的人家从现在开始就有所注意日常行为了。
: 到了三进院,有些明显的东西变得更隐蔽了,首先就是物质需要更加的丰富,典型的就是最后的罩房,虽然许多时候不会重点讨论,但是其出现意味着家族财富已经超越了正常的需求,需要额外的专门存储之地,类似于出现的专门的库房。而南倒房仆役房间的隐性增加以及大门边小私塾的出现,也意味着主人家的财富和地位。
: ...................
--
修改:flukeox FROM 123.116.11.*
FROM 123.116.11.*
脱离房屋面积说,确实有点对不上。不过还是很感谢讨论,一些本来我也没那么清晰的也更清楚了。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入门级三进院子达不到一妻两妾的阶层。
: 最简单的,东西厢房,是给子女住的,正妻住正屋,妾赶去耳房么?那主人的书房又没了。这对于有爬升要求的人,是不能忍的。更不可能接受刚刚过了门槛就停滞的结果。还是那句话,zz地位决定院子的规模,而不是院子的规模决定zz地位。
: 看院子猜地位,是在旁观的人眼里的依据,比如普通百姓,看到一进四合院,会说,这是个普通人家(这里的普通百姓也不是指搬砖的这一阶层的人),看到二进院子,就会有些肃然起敬,这家可能会出有志气的读书人,看到三进院子就会说,这家有了有地位的读书老爷,不能轻易招惹了。再看到更大的院子,就要战战兢兢了。
: ...................
--
FROM 123.116.11.*
是。 链接视频里有描述跨院的搭配,第二个还是第三个。
【 在 comrades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上面的院子是不是都没有东西跨院?
--
FROM 123.116.11.*
哈哈,佩服~
【 在 Tschues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关于这个房屋面积,我昨天又想了一下,确实很难理解,为什么骑着入门门槛的院落会成为明清最常用的形制。
: 明朝还好说,官员的明面上俸禄是不高的,这是重八定下来的政策,乃至到后来某位皇帝懒政之后,官员们更是没有了继续上升的机会,以致最后文官们串通起来跟皇帝玩心眼子,所以在京中下层官宦基本就入门后停止扩建。
: 但是清朝照理是不应该的。
: ...................
--
FROM 183.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