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成济犯了职场大忌
深以为然。
现场那么多人,贾充又没指名道姓让他上,他自己非要出头找死。。。
【 在 olddognewwit 的大作中提到: 】
: 成济太蠢了。
--
FROM 124.127.42.*
历史记载都说,是成济自告奋勇、逞能出头的,现场很多人,贾充也没点名让他上。。。
【 在 ni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让他上,他敢杀皇帝?肯定是下了命令的,时候主子不承认了,杀掉无关紧要的人物来背锅。
:
--
FROM 36.112.176.*
不合逻辑呀。
首先,司马昭肯定没有当街弑君的意思,弄死皇帝有N种秘密方式,犯不着这样。
面对突发事件,贾充当时算是现场最高负责人,这个棘手局面,他必须处置。
若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掉皇帝,难免事后会被追责被牺牲掉;但放任皇帝带领卫队攻打,万一真成功了,自己作为司马昭死党,肯定被清算。
所以,两难之下,权衡利弊后,贾充下了一道模棱两可的命令“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耳”,把锅甩给了下属,至于如何执行,那是下属的事情。换句话说,我只是下命令让你们报恩,没让你们弑君呀。。。成济这个愣头青,非要自己跳出来。。。
【 在 ni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胜利者书写的。不给重赏,会有人自告奋勇?
:
--
FROM 221.223.48.*
这就是贾充作为中层领导的狡猾之处,明显的功劳当然要,但烫手的山芋绝不会主动去接。
成济临死前大骂司马昭,把自己的死全部归咎于司马昭,而司马昭最终保下贾充,都说明贾充当时的决策异常英明,既避免了最坏结果出现(皇帝真干掉了司马昭),又成功把锅甩了出去,成济这个二百五主动接了下来。贾充自此更加飞黄腾达,权势滔天,未来当上了国丈。。。
至于后世很多人分析,当时贾充为何不直接下命令,把皇帝控制起来,但不要伤了皇帝性命?岂不妙哉。这纯粹事后诸葛亮。首先,这样以来操作难度太大,下属畏手畏脚,很有可能弄巧成拙,靖难之役中建文对朱棣就这么干过。其次,命令越具体,自己的责任就越大,贾充非常清楚这一点。
总之,贾充模棱两可的命令,即“要大家向司马昭报恩,也就是维护司马昭利益”,至于尺度如何掌握,在场的下属自己掌握,已是贾充情急之下的最优选择。
【 在 ni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有道理,领导都这样,说一半,让你猜出他的心思,做成了,功劳他第一,做不成,你背锅。但是本质一样的,肯定是成济挡不住,回来不死也要废。
:
--
FROM 124.127.42.*
这就是贾充的狡猾之处。当然,贾充再狡猾也就是一个中层执行者,司马昭是最终拍板决策的。
从职场角度来说无非两点:
1.做事留有余地;2.与领导高度绑定,领导无法切割。
【 在 ni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成济为什么骂司马昭?不骂甲虫?看样司马昭确实下了命令?
:
--
FROM 124.1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