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河南省文物局对外公布,博爱县西金城发现一座建于龙山文化中期的遗址,遗址中出土了约4000多年前小麦遗存。
考古人员对城址周边做了系统钻探和大规模发掘,在土岗高处发现小片龙山时期居住堆积,其中灰坑浮选出小麦炭化遗存。同时浮选出的还有粟、黍、水稻和大豆等的炭化遗存。
以往文献记载中,中国境内小麦是从中亚沿河西走廊,由西向东传至中原腹地。此次发现,证实了文献所载。
登封程窑遗址,目前考古发现小麦311粒,其中龙山时期小麦10粒,东周时期小麦301粒。专家分析,程窑遗址中无论龙山时期还是东周时期,小麦绝对数量占谷物比例都不高。但出土概率却明显反映了从龙山时期到东周时期,小麦在农业生产中重要性的陡增。
邓州八里岗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部落遗址,浮选在四个单位中有小麦出土,数量极少。除H1880出土6粒小麦及13个小麦穗轴外,其他单位仅发现一粒。对其碳十四年代测定结果显示,大致相当于西周前后。其他单位小麦未进行测年,据遗物分析可能属于龙山晚期。
学者邓振华、高玉据此分析,小麦虽可能在龙山晚期已为八里岗遗址居民利用,但当时其重要性与稻和粟黍相比,还是很低。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浮选出的炭化小麦9粒(一说为8粒),约占农作物总数0.2%。形态特征明显,椭圆形,胚近圆形,背部凸起,腹沟很深,年代晚于龙山时期。
--
FROM 120.2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