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高力士和郑和思想是怎么转弯的?
应当就是个人志向了,近代掠夺黑奴时,也是有拼死抵抗的,有甘心为奴的。
【 在 forgauss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们想活着。
: 类似的例子世界上很多,如奥斯曼的新军和宫廷宦官,埃及的马穆鲁克,卡拉曼的突厥军,
: 都是掳掠(强征)来或买来的奴隶。
: ...................
--
FROM 36.101.127.*
感觉萧赞脑子是有点不大对头的,想不通他滴血认亲为什么要杀自己一个儿子
【 在 Russo 的大作中提到: 】
: 梁武帝次子萧赞成年后得知自己是东昏侯遗腹子,立马着手叛乱,也就是说即便从诞生之初就被仇人恩养也无济于事,这才是古人应有的心态,和年龄没有关系。能有特别之处的只可能是太监身份。
--
FROM 123.116.193.*
有几个打工人不恨老板的?但是没招啊。
【 在 Russo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们跟唐朝、明朝朝廷可以说有杀父灭族的不共戴天之仇,对本人也残害身体,想不出朝廷能怎么驯化这种人。
--
FROM 159.226.177.*
前面提到这种做法在明代是成例,说明明廷有信心筛选这些人并将之培养成“合格”的太监/宫女。那么多年也没出过啥事儿,说明这“技术”也不是很难掌握。楼上forgauss还提到了很多国外的例子,说明这种做法的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就很难用“应当就是个人志向了”来解释了吧。
还是回到前面那句话,任何人都是历史中的人,任何事都是历史中的事。千万不要过度的带入现代人的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封建社会,人就是分三六九等的,当时的大多数人也都是认可这个概念的。冯马二人,童年或许富贵过,但是入宫久了,还能记住多少?他们幼时以及在宫里的成长环境中,能接触到多少“家国情怀”或“家仇国恨”的教育?考虑到这些,这个事儿,不算难理解吧?
至于说萧赞,那真的是“个人志向”了,而且他这个境遇在历史上也非常不典型的。历史上要不然是像二王三恪那种,给你个“山阳公”做,你好我好大家好;要不然是像老李家那样,把大侄子们都一锅烩了。他萧衍非要搞抽象,那能怪谁?另一方面,萧赞从小到大,学过“春秋大义”吧?学过“大复仇”吧?再加上那又是贵族造反跟喝水一样的南朝。这些东西都是高郑二人远非能比。
【 在 Russo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宝贝养着要造反,当奴仆养着反而忠心?
:
--
修改:molar FROM 223.104.42.*
FROM 114.2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