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吴三桂当年如果降清,历史进度会是如何?
吴三桂与南明之间隔着闯军,要么降清,要么降顺,没有第三条道路。
本来吴都已经降顺了,但闯军非虐待吴家眷。我们可以假设,如果吴三桂把民族利益看得高于家族利益,如此屈辱下仍继续降顺,大概率清军不会入关了。4万关宁军和山海关,就是当时决定历史局势的关键少数。
顺与南明估计沿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对峙,谁也吃不掉谁。
【 在 ni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投降清朝,扶持南明,还真不好说。
:
--
FROM 124.127.42.*
隔着闯军,当然能挂明的旗帜。关键是夹缝中无法生存,不仅仅是军饷的问题,战略位置也是两面受敌,极其被动。所以,吴三桂的区区4万人关宁军要么降清,要么从顺,没有第三个选择。
【 在 nim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隔着闯军,就不能挂明的旗帜?军饷送不过来?
: 如果按你说的,为什么不是明、清、顺三足鼎立?
:
--
FROM 221.223.48.*
李自成和吴三桂联手确实挡不住多尔衮,但是“李自成+吴三桂+山海关”这样的配置是可以挡住多尔衮的;所以,即使多尔衮绕开山海关,从古北口破长城入关攻掠内地,仍然和之前的皇太极一样,在华北大地烧杀抢掠一番后退回关外。只要山海关不失,清军就无法在内地立住脚,攻下城池也守不住,阿敏放弃关内的永平就是例子。
所以,吴三桂降清绝不是仅仅带走了4万关宁军那么简单,而是中原王朝丧失了山海关这样锁匙战略要地,从盛京到北京的后勤补给线从此畅通无阻,源源不断地为关内前线的清军提供粮食,巩固好对北京的长期占领。
【 在 taimur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尔衮已经准备从古北口入关了,而且是没有考虑吴三桂投降的情况下。
: 收到吴三桂投降的消息才急行军赶到山海关
: 从多尔衮的决心和清军战斗力来看,李自成和吴三桂联手也是挡不住的,当然会比吴三桂献关要艰难一些。但以李自成这个草台班子看,他肯定守不住黄河以北。
--
修改:Gary1981 FROM 221.223.48.*
FROM 221.223.48.*
确实如此。
吴三桂没有第三条道路,要么降清,要么从顺,自成一派或遥尊南明没任何可能性。
无内地支持,山海关就是孤悬关外的死城,肯定守不住;同样,没有山海关这样锁匙要塞,根本无法阻挡清军南下,北直隶必然彻底沦陷。
这么浅显的道理,李自成没看明白呀,焉有不亡之理?
【 在 allwar2 的大作中提到: 】
: 实际上吴三桂放弃的是宁远
: 他接到回救北京的命令后,知道自己这一走,关外基本就没戏了,所以整顿了百姓一起走的
: 速度也慢的多
: ...................
--
FROM 124.1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