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这是真的么 南京条约之后英国人的发现
必须使小农经济破产,才有倾销的销路。过了几十年,更加民生凋敝了,反而洋货大行其道。写这段的,连脳子都没有。
【 在 gliet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FROM 114.246.238.*
没有竞争力别怨臭氧层子了,难道后来洋货横扫的时候没有啥君权父权了么?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有人不让老百姓买洋布,而是当时整个华夏的文化就是这个样子,需要什么东西,由君权、父权、夫权决定。
--
FROM 114.246.238.*
蒂囯主义殖民者权力还极大加强了呢。晚清时也早已国门洞开洋货横行了。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辛亥revolution以后,君权父权确实被极大地削弱了。
--
FROM 114.246.238.*
国门洞开是指丧失关税和贸易自主权。你以为是闭关锁国的反义词么?当面运来啥都赔钱,除了鸦片,是因为闭关锁国,贸易保护么?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么国门洞开之前,是什么阻力导致洋货无法横行呢?这个国门是谁关上的呢?
--
FROM 114.246.238.*
跟倭狗比无耻么?李梅不是也有雕像?倭狗幕墙而不怀德,毫无是非观,奴性十足,到现在还以为跟着学做强盗是强盛之源,反思战败而不是反思为啥走向邪恶,不知道明痔维新开创的道路导致招核亡国是必然。带着狗链快乐生活,挺适配认知的。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的近邻日本,与我们不同。
: 他们把美国大黑船强迫开阜,作为日本近代化的起点事件来纪念。
--
修改:bocaj FROM 114.246.236.*
FROM 114.246.236.*
你的思维混淆了主观动机与客观结果。
主观上,从耕战体系开始,出发点就跟抑制需求没什么关系。客观上,小农经济发展产生剩余,支撑形成商品生产,也是事实。能否作为国际贸易商品的,本质也不在于是否工业化产品。本来就能卖出去,形成出超,也有利有弊。工业化产品,并非天然有竞争力,到现在还有人嘲笑电动车是工业垃圾呢。当年,带英的工业化,可看起来不那么美妙啊,简单惯性思维离事实很远啊。想当然是治学大忌。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抑制需求,在某些时候,是抑制了无效的需求。
: 在某些时候,也可能会导致抑制了创新发展的需求,最终导致了关闭落后。
--
FROM 114.246.236.*
国强而霸,是简单低级思维。本质是没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别听他们乱说,对我们没有中等陷阱。
: 中等陷阱的问题是工业化和产业升级失败,而我们目前工业化和科技发展顺利,缺的只是霸权地位(从而带来市场,资源,财富,地位)
--
FROM 114.246.236.*
是反抗引起了侵略还是侵略引起了反抗?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指责谩骂什么排外,是返桦强盗惯用无恥伎俩。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光彩并不是这个事件,而是我们之前传统排外的做法。
--
FROM 114.246.236.*
这跟排外也没关系啊,唯才是举,宁有种乎,这比西方超前多了,真正排外的去看看各种排外法案在哪里诞生的不好么?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有。只是你的思考角度干扰了你的认知。
: 宗法制度总的来说就是一种封闭排外的制度,不但排外国,而且排外乡。
--
FROM 114.246.236.*
是只排华么?欧洲也有很多族群,也不是都欢迎,内外区别划分而已,不是不排外。你所谓宗法制度,哪有任何排外的法律制度或者规定?把电影当史料?还是这种迎合洋大人偏执思维的电影。怎么就发了排外大帽子?崇洋媚外到了极致还排外?扣帽子你真有一套。
【 在 moonwalk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排华法案只是排华,对于欧洲移民,美加还是敞开欢迎的。
: 在宗法制度体系下,任何外乡人都会被排斥。
: 你看张艺谋早起拍的一些影片,比如红高粱、老井之类的,都是反映这类题材的故事。
--
修改:bocaj FROM 114.246.236.*
FROM 114.246.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