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魏延就是和别人处不好关系,那么"善养士卒"从何谈起?手下的军官也不会服他吧?
至于为啥大家都保杨仪,很简单,因为诸葛亮逐步地把刘备的铁杆排挤出去了。杨仪你都说了就是一个小人,那么诸葛亮为啥要留着他?就是因为杨仪能当诸葛亮的枪使,他性格"狷狭",动不动出头跟魏延对抗。否则杨仪有何功何能,还能跟魏延抗衡?就是因为他是丞相府的参军和长史,代行相府事宜,替诸葛亮出头说一些诸葛亮不好说的话,诸葛也放手让他们两个互斗,自己做平衡装好人,这就是领导控制手下的艺术。杨仪分明就是诸葛有意安排的钉子,用来牵制和打压魏延的。
另一个证据就是诸葛亮临死之前,后事交待给这个杨仪,即可知诸葛对杨仪的器重。如果诸葛真是一视同仁,他知道二人不和,那就应该保护魏延,至少应该把魏延也叫来交待后事,但你看诸葛是怎么做的: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
---看到了么,诸葛亮这个就是有意整魏延了,人要死了,身后大事托付的一定是他最信任最得力的人,这里面没有魏延,而且还防备他,"令延断后",而且特意安排武将里面能当住魏延的姜维看着他,最后,"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这分明是要把魏延扔给魏军啊。从以上诸葛亮的安排里面,处处针对魏延,处处暗藏杀机,你还能说杀魏延没诸葛老大什么事么?
再看诸葛信用的人,王平姜维是降将,费祎杨仪都是诸葛的荆州的名士出身,诸葛讨南中凯旋时,特请费祎同坐一车,众人对费祎莫不刮目相看。表面上费祎扮演的是在魏延杨仪之间拉架的角色,其实他内心是偏向杨仪的。证据是在对付魏延之前,杨仪派的是费祎去看魏延的情况,结果费祎骗了魏延(这个有详细文章论述就不赘述了),然后和杨仪带领大军偷摸撤退。魏延气不过,才跑到前面去堵大军。大家都保杨仪也很简单,留在后方的,基本上都是文臣,肯定站杨仪一边(站武将一边的就成了文臣勾结边将,是大忌)。执掌大军的,又都是杨仪姜维费祎王平这些人,魏延的同情者基本上都是当年刘备提拔的武将系统,这些年一直不能出头,关键时刻当然说不上话。
再看诸葛信用的人,王平姜维是降将,费祎杨仪都是诸葛的荆州的名士出身,诸葛讨南中凯旋时,特请费祎同坐一车,众人对费祎莫不刮目相看。表面上费祎扮演的是在魏延杨仪之间拉架的角色,其实他内心是偏向杨仪的。证据是在对付魏延之前,杨仪派的是费祎去看魏延的情况,结果费祎骗了魏延(这个有详细文章论述就不赘述了),然后和杨仪带领大军偷摸撤退。大家都保杨仪也很简单,留在后方的,基本上都是文臣,肯定站杨仪一边(站武将一边的就成了文臣勾结边将,是大忌)。执掌大军的,又都是杨仪姜维费祎王平这些人,魏延的同情者基本上都是当年刘备提拔的武将系统,这些年一直不能出头,关键时刻当然说不上话。
进一步分析,在魏延之死发挥重要作用的几个人,全部是诸葛亮丞相府的高级官员和直接被诸葛亮大力提拔的人。杨仪是丞相长史,蒋琬是丞相留府长史、费祎是丞相司马,董允是诸葛亮亲自安插进入皇宫辅佐后主的侍中。至于姜维是诸葛亮亲自提拔成中监军,征西将军,王平和前者同为魏国降将,更是诸葛亮破格提拔的将军。同为诸葛亮的亲信,这些人在官场上自然会相互保护、相互支持了。但魏延并不属于他们的丞相府小集团,更不是诸葛亮提拔上来的。相反,他是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其次,魏延的职务和爵位在当时仅次于诸葛亮,能力也强,如果他回到成都,最大的权力蛋糕显然是魏延为代表的军方了。而杨仪则不同,无论是文职还是派系都是自己人,级别也不高,功劳不大,人缘又差,给他分一点权利就行了,实际上最后杨仪什么都没得到。所以魏延之死的站队跟魏延的人缘没太大关系,就是冷冰冰的利益权衡而已。
而所谓魏延矜高,这很可能也是一面之词。作为有才能的人,又想发挥本领,肯定要aggressive一些,尤其是魏延不同意诸葛亮的保守战略,于是变成不肯屈居人下了。然后诸葛亮道理上说不过魏延,于是派出自己的心腹杨仪胡搅蛮缠,双方都动了脾气,然后诸葛再动用版主权限,双方各封28天,这样没人质疑诸葛的战略,所有人的关注焦点都从战略是否正确转成杨仪魏延的矛盾了,领导权威得以保持,高,真的是高。
最后,为啥诸葛亮死活不肯放魏延独当一面呢?很简单,无论魏延成功与否,诸葛亮都没啥好处。无论子午谷奇谋可不可行,诸葛亮都不会放手让魏延去做。魏延成功,刘备的遗留势力做大,尾大不掉,对诸葛的领导权威不利。魏延不成功,那么也损害诸葛的领导威信,还损失相应的兵将。所以最佳方案,只能是对魏延控制使用,即使魏延立功,那也是在自己亲自领导下立的功,这是领导的艺术啊。
所以关于诸葛和魏延的关系,诸葛亮倚重魏延或许是有的,毕竟人家能力在那里,蜀汉又实在缺乏能人,但是是否真正倚重就远远谈不上了。诸葛亮是否压制魏延?不是那么容易看出来的。就好象你的领导给你穿小鞋,那也是一门艺术,你是有苦说不出,别人眼里说不定还是领导对你特殊照顾。
最后魏延这段历史已经非常不可靠了。这段历史吕思勉研究了不少,怀疑史书有意删减了很多关于对于魏延有利的描述。诸葛亮遗言,只有姜维费祎杨仪三人知晓,只要这三人串通一气,谁又能够质疑?杨仪后来被费祎弄死了(费祎真是三国头一号两面派,骗死人不偿命)。费祎被姜维派刺客弄死了。至于王平一句话就把魏延的手下弄反了,这也是一面之词,王平曾经是魏延的手下,为人不咋样,“性狭侵疑,为人自轻”,凭啥他喊一嗓子“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一句话,魏延的部下就反水了?他要喊,应该学汉武帝对戾太子,拿出诏书这样别人才信服。当时,魏延其实是有杀杨仪的权力的,因为他有假节。魏延只要找个借口比如不听军令,就可以把杨仪就地斩首。而杨仪则没有权力在军中杀掉魏延这样征西大将军,南郑侯。要杀魏延,必须得有魏延造反的证据,但如陈寿所说,当时魏延要反叛,理应向北朝魏国方向跑,但却向南也即汉中成都跑,显然不是要反叛。王平人品也不咋样,就喊一句丞相尸骨畏寒就能让当时蜀汉第二号人物的军队解体?我猜想这里面一定别有隐情。王平“性狭侵疑,为人自轻”这个莫名其妙的评语可能就跟南谷口事件经过有很大关系。
【 在 zgx2015 的大作中提到: 】
: 魏延和别人关系都不好还不明显啊?杨仪算是个十足的小人了吧,但杨仪和魏延互相攻击的时候,大家就都保杨仪了,魏延的人品是差成什么样了?
: 你既然看到善养士卒,必然也看到了 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吧?这不就是和关羽一样目空一切? 这样目空一切的统帅迟早出问题。孙权都看出来了孔明死后魏延必是祸害
: 何况善养士卒也是有问号的,魏延手下并不对魏延忠心啊,孔明死后王平一句话魏延的手下就都反了魏延了,这就是善养士卒的结果啊?
: ...................
--
修改:minotaurking FROM 202.65.196.*
FROM 202.6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