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7年,裴秀已经奠定了制图的基本理论,也就是制图六体。
至少我们可以确定,从这个时候起,中国制地图已经是严谨的学问。古人取得的成就,你不好好学习就罢了,尽情诋毁是图什么?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
公元267年,西晋第一代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任命裴秀为掌管土地的地官,即“掌水土事”的司空,裴秀基于《禹贡》进行考证,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在《禹贡地域图》的序文中,总结了测绘地图的6项基本准则,谓之“制图之体”,后世研究者称之为“制图六体”。《晋书》中的记述如下:
“制图之体有六焉:一曰分率,所以辨广轮之度也;二曰准望,所以正彼此之体也;三曰道里,所以定所由之数也;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此三者,各因地而制形,所以校夷险之故也。
有图象而无分率,则无以审远近之差;有分率而无准望,虽得之于一隅,必失之于他方;虽有准望,而无道里,则施之于山海绝隔之地,不能以相通;有道里而无高下、方邪、迂直之校,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失准望之正。
故必以此六者参而考之,然后远近之实,定于分率;彼此之实,定于准望;径路之实,定于道里;度数之实,定于高下、方邪、迂直之筭。故虽有峻山巨海之隔,绝域殊方之迥,登降诡曲之回,皆可得举而定者。准望之法既正,则曲直远近,无所隐其形也。”
【 在 ladeng2015 的大作中提到: 】
: 丰富并不等于精确,这还是常识啊。
--
FROM 5.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