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Demigod 的大作中提到: 】
: 前面说的挺好,公客两派是各国共性问题。
: 不过关于赵国被围的士兵里有多少是骑兵,有待商榷,王立群认为赵国主要的骑兵还是在代。也就是长平被围歼的赵军,可能骑兵不是很多,看长平交战过程,更多是秦国的骑兵发挥重要的作用,赵的机动性似乎有点问题。一般来说骑兵机动性很强,巡逻散兵也多,很容易发现敌军大队人马行动,而赵军面对两支断其后路的秦军都没有察觉,等发现时候,秦已经摆好阵地了,如果机动性好,应该在秦立足未稳,或者部队行军过程中交战。从后来赵国的战斗力看,应该长城一线还是有不少实力。比如围歼匈奴,击败燕国,李牧也多次野战击败秦国。感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部队更多被排挤到了代,李牧后来的将士算是留下的遗产。
: PS对于骑兵在山地丘陵和平原的战斗力,主要还是看怎么用,晁错论汉匈士兵优劣的时候,认为汉军在平地可以通过战车和劲弩击败匈奴,而在丘陵山地匈奴骑兵很灵活,神出鬼没,从山岭冲下骑射,汉军的战车不好摆开阵势,很难对付匈奴骑兵的袭击。
: ...................
白起打的是歼灭战,围而不战,断其粮道,四面死死围住40万赵军,这四十万被围赵军,骑兵大约占20万左右,辎重后勤大约占一半。
廉颇当初放弃西垒壁,丹河以西,大军退到丹河以东,在丹朱山修建百里石长城,以及故关,其中一个原因,廉颇考虑到,南边太行道在秦军手里,自己要是死守西垒壁,秦军随时能从太行道出兵,断其后路。一个原因,廉颇擅长防守,讲究稳扎稳打,秦军势气太盛,一开始赵军出师不利。秦军据守西垒壁,赵死守东垒壁,两军隔着丹水对峙,南边太行道在秦军手里,北部长平关在赵军手里。
赵括上任,白起决定派王龁统帅10万大军,先把赵括大军诱出东壁垒,赵括为神魔放心大胆的走出东垒壁,越过丹水,去追王龁,王龁逃跑路线是北方,而当时北方长平关在赵军手里。
王龁跑到黄土岭,背靠西垒壁,面对赵军,筑营抵抗,赵括不能攻破王龁大营,40万大军被王龁10万大军死死咬住。
白起坐镇光狼城,出奇招,类似于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白起派出25000骑兵,从西垒壁秦军大营出发,向北绕过长平关,夺下赵军控制的长平关。然后25000人南下,绕道百里石长城后边,夺下百里石长城以及故关。
与25000骑兵同时行动,5千轻骑从太行道出发,经炫氏,强占金门镇,与百里石长城25000千秦军会师,把赵军骑兵与辎重部队一分为二,断了赵军粮道,骑兵战斗力强,没辎重,辎重部队有粮,但战斗力不行。
自此,白起完成了对赵军四面合围,北面,王龁长平关,南面太行道一直在秦军手里,西面白起亲自坐镇,东面,就是赵军营垒百里石长城以及故关,已经被秦军夺取,廉颇修筑故关以及百里石长城,一开始是用来抵御秦军最坚固的阵地,现在却变成秦军用来阻止赵军回撤的军事基地。
四面合围成功,白起下令,四路大军坚守不出,有敢擅自出战者,斩。赵括兵分四路,但就是突围不出去,赵括战死,赵军断粮46天,投降。
--
FROM 223.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