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是因为打输了。
: 秦军深入上党才是败笔。
: 随便拿张地图看看就知道了。
: ...................
长平三年对峙, 主客形势互易。外交上彻底孤立, 军队粮草不济是赵国失败的真正原因。
长平, 即今山西省长治市管辖下的高平。出县城向南, 是一条百来里长的谷地, 两边群山绵延, 丹河从谷地中穿过。长平古城现名长平村, 在县城西北二十里处。长平之战, 以秦国左庶长王?进攻上党、赵国派廉颇率大军应战拉开序幕。在初战不利后, 赵军筑壁坚守, 从而失去了战场主动权。这引起了赵王的不满和焦虑, 多次责备廉颇, 催他出战, 而廉颇只是坚守。
对峙三年, 赵军首先缺粮。“赵军无以食, 请粟于齐, 而齐不听。”10今天, 长平古战场还有地名叫“假粮山”的。据说, 廉颇命令士兵在夜间高声唱筹, 好像在搬运粮草, 以此迷惑秦军。这说明, 赵国的盟国——齐国已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而楚国方面也不见有什么动静。齐、楚态度的转变, 大致有三个原因: (1) 两国国君的更替; (2) 秦国的收买; (3) 秦国的武力威慑, 尤其是对楚国的威慑。白起是在长平决战的时候, 暗中连夜赶往长平前线的。在这之前, 他率军驻扎在秦楚边界, 威慑监视楚国。至于魏国, 秦国也许以更多的好处, “当兵初起时, 许魏以垣雍使不为纵”。11在缺粮而又外援不继的情况下, 赵国提出与秦国讲和, 并派重臣郑朱前往, 结果落入秦国预设的圈套。12当天下皆知秦、赵在和谈时, 郑朱正被扣押在秦国, 并没有什么谈判。
史学界一直乐于引用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来解释赵国在长平的失败, 即秦国的离间计使赵括取代廉颇成为赵军统帅, 而赵括只会“纸上谈兵”。韩非也说“赵任马服之辩, 而有长平之祸”。13实际上, 在当时的情况下, 赵括取代廉颇, 意味着只能靠战场上迅速决战求得生机的赵国, 将一位愿意出战的将领替换下了不愿出战的将领。事实上, 赵括是带着马上决战的命令上任的。他既没有机会制造战机, 也没有时间从容运筹。秦国对赵军的处境很清楚, 立马派白起连夜赴前线, 而且对外封锁消息。所以, 赵括连自己的对手主将换了人也不知道。可以说, 决战尚未开始, 结局已经注定。
据此分析, 《史记》中秦国用离间计的说法值得质疑。赵军缺粮, 秦国大可不必急于决战, 坐等赵军自己溃散不更好么?换一个角度看, 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的话, 秦国又何必派出白起来指挥决战呢? (有关长平之战具体打法的更详细的描述, 近来已由靳生禾、谢鸿喜两位同志作了深入研究和野外实地考察, 请参阅《国家大地图集》“长平古战场示意图”。)
先称帝还是先灭赵, 范雎、白起各执一词;秦国统治集团的分歧引发内讧, 其中更有深刻的背景。
--
FROM 168.7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