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怎么注意。
汲冢也是蝌蚪文的一大来源。汲冢的蝌蚪文与儒家也许有很大关系。
孟子见粱惠王、梁襄王父子,是儒家儒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孟子见粱襄王时已经大概率很老了,甚至距离他去世也没多久。
汲冢也就是梁襄王的陵墓(一说是安釐王)。里头的竹简文字蝌蚪文字,大多是儒家典籍。汲冢竹简岀土于晋初太康二年,十三四年后就发生了洛阳武库大火,书籍文物为之一空。此后更是战乱不休直至西晋灭亡。整理释读这些蝌蚪文字需要时间,十几年时间也许根本没有整理岀多少。到东晋再重新收集,更是零落散乱。能留存至今者,更是不多。周穆王传,就是其中之一。
穆天子传能留存至今,也许因为它当时就是孤本(其它晋代岀土书简,当时已有汉代今古文版本可对照)。西晋时整理释读它就是重点、难点,会引来当时今古文学派争论。
《穆天子传》晋代就已有束皙、荀勖两个隶书解读整理版本。两者有很多不同之处,束皙版本把荀勖版本里的一卷《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记》全部剔除。
这些历史记载透露了以下信息:蝌蚪文、孟子、儒家经典、梁襄王、今古文学派。汉晋时代儒生学者尤其是今古文学派释读蝌蚪文,常有争议,甚至有根本分歧。
《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记》更象是一篇具体记录祭祀礼制的《丧礼》文字。甚至,也许,盛姬并非是周穆王之美人,而是墓主梁襄王之美人。晋代学者将盗墓贼出土时就已经弄散乱的两篇竹简混杂了。甚至这篇《丧礼》记录的也许并非美人盛姬的丧礼,而是墓主梁襄王或周穆王的丧礼。
岀土的竹简很可能已经散杂错乱,蝌蚪文解读当吋就有争议存在版本差异。传至现今的文本中,还有一些晋代之后学者批注杂乱混入。
《周穆王传》这本书存在很多矛盾、问题。
周穆王西行这件事,周穆王传这本书,为何会葬入梁襄王墓?儒学儒家孟子,当年把这么一篇文字介绍推荐传播给梁惠王、梁襄王父子,是何目的?
神话志异+丧礼,满足诸候王们对于死亡丧葬的精神寄托?
古代历史地理学游记散文?
晋代汲冢蝌蚪文,是汉代孔子宅壁蝌蚪文之后,另一次蝌蚪文大岀土。又都与儒家创始人圣人孔子、亚圣孟子不无关联。
※ 修改:·zxq1974 于 Feb 24 12:36:04 2021 修改本文·[FROM: 106.39.189.*]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newsmth.net·[FROM: 106.39.189.*]
修改:zxq1974 FROM 106.39.189.*
FROM 106.3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