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力相对强盛时期的拓边这种事儿,都是遇到了实际阻力才停止的。
一方面,从乾隆朝的战绩而言,在热带地区总体来说大多是失败的,只有之前统治基础尚可的对台平叛拿下了。对越、对缅均不能成功,就连对廓尔喀也是攻到加德满都就停了。这种情况,以乾隆本人及清廷的用力程度而言,并不能说不用心,结果仍然如此,背后势必有其规律。
另一方面,以清廷对对手和当地情况的了解程度而言,也能看出差别。清廷对西北和内亚草原足够了解,有之前几代人的情报和治政积累,以乾隆略高于中人之资的水平而言,也可以做到打准噶尔时力排众议,打赢了之后能相对妥善善后并约束进一步的进取之心。但到了几乎不了解的热带丛林地区,就会昏招频出。
至于“后来放弃西北和外东北,大概也是这个逻辑吧”么。这个大体就是海塞之争中李鸿章的观点。而最后清廷采取的是左宗棠的意见。所以西北和西域对清廷来说,并不是认为“失去了也不会带来什么威胁”。。。
【 在 AlexandriaI 的大作中提到: 】
: 非腹心之地,占不占,关系都不大,
: 何况清朝在边境开拓方面得分已经很多了,
: 缅甸那边,再得到一些是锦上添花,失去了也不会带来什么威胁。
: 后来放弃西北和外东北,大概也是这个逻辑吧。
: 代入当时那个环境,很难说决策层就是错的,
: 毕竟对当时的满汉统治阶级来说,
: 比边边角角更加紧急重要的事多了去了。
--
修改:molar FROM 210.12.245.*
FROM 210.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