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这里面有一个可能性还没排除,就是孙元化说黄龙贪污军饷引起东江系统哗变的奏章。
首先,先说一下背景。己巳之变,袁崇焕下狱,明朝为了应付破口的后金军焦头烂额,明朝廷以兵部尚书梁廷栋为首的,力主东江迁镇,措施就是不给粮饷。结果导致了刘兴治之乱。后来收复关内四城,招抚了刘兴治,策略又变成用岛,但是粮饷不再从宁远走,还是回归到登州了。
黄龙是孙承宗手下,在收复四城之战多次见记载,立了不少功。另外,根据督师计略,孙承宗有一个长久的收复辽东的两路进取计划,就是旅顺方向和大凌河方向。大凌河方向不谈,这边孙承宗派黄龙主持东江,黄龙果然不负其所望,作为一个来自关宁系统的外人,他把东江搞得风生水起,抓住了最关键的水军的指挥权,赶走了刺头,还把战略重心转到了旅顺。
东江系统实际上是比较排外得。孙承宗不好直接空降黄龙,他就让登州巡抚孙元化上疏请黄龙来。实际上可能孙元化和黄龙可能并不太熟。结果孙元化和黄龙在用岛上发生了分歧。孙元化作为山东供粮饷方面,他是坚决主张撤岛的,而黄龙在岛上转了一圈,了解了岛上的诉求,不赞成撤岛,主张继续保留皮岛。之后就发生了粮饷不及时的问题。
然后黄龙在岛上整治军务,他认为沈世魁为首的商人集团是更重要更值得信任的,而毛文龙那些义子们战力有限,有奶便是娘。所以他依托沈世魁,把东江岛上的孔有德耿仲明等一点点地排挤到了登州,主抓水军,把尚可喜等一干人等都牢牢抓到手里。最后,他从财务突破,追查东江的走私问题,抓住了一个关键人物李梅。
所以这里就解释了我之前没想通的问题,为什么哗变的士兵要把黄龙的鼻子耳朵都割下折磨他?很显然,他们不是要什么承诺,你把人家的鼻子都割了,即使做了承诺将来也会反悔。
答案就是他们是想从黄龙那里拿回黄龙找到的证据。但是黄龙这个人非常的硬气,这点上可以从后来孔有德等拿黄龙的全家要挟,黄龙都不退让可以看出。所以黄龙耳朵鼻子都被割掉,腿打断,也没屈服。很难相信,一个贪污军饷的人心智会有这样坚强,因为这样的人利益至上,至少也会和孔有德虚与委蛇一下吧。总之,孙承宗等千挑万选的去主持东江的黄龙,担任重大的干系,绝不会是一个分不清时机的孬种,他在东江岛连根基都没扎牢,怎么可能上来就去贪污。
最后,大明的第一号汉奸应该是孔有德。登州之变,"是明清鼎革战争中胜负的重要关键之一"。如果没有孔有德带给后金的西洋火炮,那么旅顺就不一定那么容易被攻破,大凌河也不至于惨败,那么孙承宗的两路堡垒攻辽策略就还能成立,一旦与后金相持住,明朝的边防就能稳住,大明还能续命。后来的南明至少也能划江而治,扬州什么的城墙也不至于在西洋火炮面前不堪一击。所以教训有二:
1.很多迪庆YY的科技救国可以歇了。你就算把核武器带给明朝,在明朝那个政治下,也不过是做了运输大队长,第二天就出现在后金的战斗序列里。
2.革命队伍的忠诚度最重要。我党我军一直抓思想教育,个人服从组织,绝不允许无组织无纪律的苗头。毛文龙的养孙们发动的吴桥兵变和后来的登莱之乱,网上都炒作为“一只鸡的血案”。但是细细研究起来不是那么回事。明末那种混乱的局面下,那只部队没受过一些委屈,闹饷兵变之类的事情也不少,但是受点委屈就全体叛乱的官军还是不多见的。叛乱就叛乱吧,可是毛成禄、陈有时这两位以及诸多留守在登州的东江军没受啥委屈,却也跟着叛变,结果叛军一下从几千扩充到几万,这就跟那一只鸡没啥关系。
直到这时,明廷里主张招降东江军的声音还很强,朝廷也确实招降过东江军。可是换来的只是一再被耍弄,比如登莱巡抚谢琏与登州知府朱万年就曾出城招抚叛军,朱万年被杀,谢琏被执后不久也被杀,东江军一直顽抗到被剿灭,残部叛逃满鞑,也不接受招安。其实明朝对毛文龙的养孙们也算不错,又给洋枪洋炮,又给配洋教习,东江军就算和登莱本地的百姓有仇恨,但是叛乱后大肆杀戮一番仇也应该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农民起义军一般也接受招安投降了。东江军为何对朝廷仇恨这么大,非要坚持顽抗到底呢?
其实很简单,他们不是恨明朝,而是有奶就是娘。他们就跟那些从小没有家教的孩子一样,任性惯了,平时没有组织纪律性约束,只追求念头通达,为了一只鸡就大闹。对比一下,关宁军追击后金军,饥饿交加,一个士兵拿了农家一个饼就被斩首示众。作为从未管束过的人,闹完了,他们又害怕惩罚,怎么保证都不相信对面的承诺,所以他们就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那么他们去了满鞑那边怎么样了呢?后金可不惯着他们,发现他们有啥问题就处罚,有私藏人户的,斩;有乱杀无辜的,斩;耿仲明刚投后金没两天就被罚了纹银千两。后来耿仲明南下攻打广州之前,部下犯了逃人法,私藏了三百多逃人,他吓得自杀。问题来了,他当初跟大明斗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自杀,当初的勇气哪去了呢?
【 在 minotaurk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看到哪里说孔有德杀了尚可喜一家老小。尚可喜自己的宗谱说法都是溺亡,尚可喜的两个夫人等一起投海。但是尚可喜这个事情还是有些蹊跷之处。说一下。
: 尚可喜的个人相关经历,主要是两本书,也即他还在世时于康熙十二年委托他人作的《元功垂范》,又于十四年主持修《尚氏宗谱》,两书都详著他个人的戎马生涯。一般来说这种谱书多是"为传者讳",当时容易查证的事一般不会做假,但是有些不好的事情会故意不写,或者利用一些相关人不在世死无对证之机曲笔误导,所以辨伪存真比较重要。
: 首先,东江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投降后金当汉奸也不是人人都愿意的。比如沈世魁就一直坚持到最后,拒绝投降。尚可喜没有第一时间叛变,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他父亲战死于后金之手,有家恨;第二,尚可喜的是水军,和孔有德的陆军不是一个兵种,双方可能缺乏联系。第三,是他的家属都在旅顺,实际上是属于人质。按尚氏宗谱的描述,他大致上和耿仲明他们一样,和东江系统陈继盛沈世魁这种靠干女儿美色上位的商人集团尿不到一起。
: ...................
--
修改:minotaurking FROM 202.65.196.*
FROM 202.6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