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这些其实是量化历史的基本版本,量化历史其实是经济史更宏观的政治经济学,这本身是非常庞大的学科,我自己虽然不研究这个方向,但是有不少同事是做这方面研究的,看过不少,其实彭慕兰的《大分流》是近代这方面的代表,不过彭慕兰作为加州学派的代表,这本书也有很多批驳,比如英伦三岛和江浙直接进行对比是不妥的,因为一个是岛国,一个是大陆的某个地域,会有很大不同。比如黄宗智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谈论农业内卷化。
这些书和量化史论文当然还有不同,更多的是著作、观点的展示和一些推导,从数理方法来说都不难,不过思考的逻辑是差不多的。对历史中比如马尔萨斯陷阱、小农经济中的农业内卷化、中国古代的财税和封建制度,甚至包括历史中重大事件,比如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会有更全面的了解,而且看待历史会得到更新颖的角度,不是在叙述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探讨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
另外一种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这种,还有孔飞力的《叫魂》这种,黄仁宇其实也是西方学习和工作的,他的万历十五年其实就是某一年或者某一件事情叙事插入去谈朝代的的兴衰,孔飞力就是一个老美,而且是影响力非常大的老美,《叫魂》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件事情,谈论清朝尖锐的社会矛盾的,也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剑桥中国史中其实也有很多观点不一定你看了都赞成,不过它基本都有数据引用出处,可以方便你查找,从学术研究角度很规范,另一个是其实古代的数据偏差、错误包括单位抄录的问题,使得很多数据并不大可信,所以剑桥中国史在引用数据,给出出处后,对很多数据也有质疑态度。
我个人其实是研究金融和资本市场的,不过不少同事研究经济史和相关问题,所以听过他们的讨论班,并且看过他们推荐的一些书,这是供你参考,在版上还遇到这么愿意学习,同时交流态度这么棒的网友,给您点赞
【 在 hanfengze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您这么详尽的指导,受益匪浅。
: 关于古代史,最早读的是柏杨老先生的《中国人史纲》,老先生在里面虽然掺杂了许多个人感情倾向,但总体还是非常不错的入门书,然后慕名读了18本的《资治通鉴》,司马老先生无论文笔还是叙事,读起来都如沐春风,花了近两年时间读完了,可惜没有了《宋史》;后来看了蔡东藩的《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等,总感觉写的有些粗糙;后来再读了《史记》、《三国志》、《曾国藩》等,对封建王朝的兴衰有个一个大概的轮廓。
: 近代史我是通过人物传记勾勒出来的,包括《凯神日记》、《凯神与现代中国》、《太祖传》、《太祖选集》、《太宗传》、《他改变了中国-江主席传》等,对这些近代伟大历史人物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 ...................
--
FROM 120.24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