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吐蕃为患”,这个正是小国事大的“福利”所在。正是因为唐的体量以及当时欧亚大陆整体的地缘政治局势,所以多线御敌的局势会经常遇到。
在这种外部条件下,“击退一次讨伐”就是保证自己并不是跟张纸似的,唐军稍有余力就能干掉;而“认怂快”则保证了唐廷的面子。面子的背后,是对唐廷主导的东亚国际秩序的认可。因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这个秩序中的位置。进而还找到了唐廷的便宜。
所以全局来看,这种“不是XX为患”的局面,并不是偶发的,新罗的这种策略也正是找到了这种情况下的生存之道。
而之后明初的局势,也是同样的,之所以明廷认可了李的篡位及北进,铁岭卫也内迁了,就是因为明军还要对付蒙古人,这跟唐廷面对的局势是类似的。至于到了后金时期,那就更是这种情况了。
【 在 Crusade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唐朝是击退一次讨伐,不是有吐蕃为患,早拍死它了
: 对明朝,一次没讨伐,就磕头喊爹了
: 对清朝,被迫签订城下之盟磕头认爹
: ...................
--
FROM 210.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