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有时间和你讨论。@zgx2015
你承认“陆家是江东四大士族之一,孙权当然得安抚” 有问题,想在陆抗这个分支上讨论,
我们可以就这一个分支展开。
(1)“孙权只给陆抗5000兵马,区区一个校尉,相比于陆逊上大将军的影响,差了十万八千
里,陆逊死后陆家的影响是不是减低非常多?” 是废话。 家族一把手挂了,接班人才20岁
,影响肯定减低非常多。
(2)陆抗接班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并不简单,而不是你强调的“区区”。从四大都
督(周瑜鲁肃吕蒙)过世和其他军届关键人物过世时后代接班的情况可以看到, 接班人或者
没带兵,或者绝大部分都是已经出仕后才拜校尉(只有周峻至偏将军例外),而且接手部众
人数或者少或者没有数目、或者是官家部队。 陆抗接班前没有做过任何功劳就直接拜建武校
尉、领逊众五千人。 而看看之前陆凯,在地方干了多年有业绩(永兴诸暨长->建武都尉->儋耳太守->建武校尉)、并有军功才认同样的建武校尉。(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丞相逊族子也
。黄武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
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
(3)陆逊死时(245年)陆抗领五千人并不少,而不是你说的“只”。东兴大捷(252年)贵为
大将军诸葛恪才带四万人救援,作为前锋之一的丁奉,丁奉部才三千人。(丁奉传:乃辟诸
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
另外从陆抗出仕第二年(赤乌九年,246年)与诸葛恪互换防区的表现来看,这些部队肯定是精华。
===== 附:东吴部分军届二代接班接班情况:
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逊卒时(245年),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
周瑜,瑜两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骑都尉,有瑜风,早卒。循弟胤,初拜兴
业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
鲁肃卒,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馀尽以属蒙。(肃遗腹子淑既壮…)
吕蒙,蒙子霸袭爵,与守冢三百家,复田五十抨。
朱桓(前将军、青州牧,假节)之子朱异,也是先出仕后才拜骑都尉继承部曲(237年)。
---异字季文,以父任除郎,后拜骑都尉,代桓领兵。
---桓佐军进谏,刺杀佐军,遂讬狂发,诣建业治病。权惜其功能,故不罪。使子异摄领部曲
,令医视护,数月复遣还中洲。
朱然(上大将军、左大司马)之子朱绩(施绩), 字公绪,以父任为郎,后拜建忠都尉。叔父才卒,绩领其兵。
朱治子才,素为校尉领兵,既嗣父爵,迁偏将军。才弟纪,权以策女妻之,亦以校尉领兵。
【 在 zgx2015 (明珠)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东吴世袭领兵权,若孙权真心想减低陆家影响,显然可以分兵,而不是将陆逊部划给陆抗。”
: 孙权只给陆抗5000兵马,区区一个校尉,相比于陆逊上大将军的影响,差了十万八千里,陆逊死后陆家的影响是不是减低非常多?
: 你的逻辑性问题更大
: ...................
--
修改:zim FROM 61.144.157.*
FROM 61.14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