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举就是点缀,才选几个人,不影响大局。宋之后的儒家科举才是根本国策,至此满朝百官都是文学家,持续千年,这个影响就大了。科举和儒家以及重文轻武的导向,事实上绑定在一起,不可单纯分割来看,前面给你举例了,没科举的日本,世袭武士知道改革,欧洲没科举,那些领主知道去航海,慈禧不读书知道收复新疆。而那些科举出身的大儒,通通抗拒这些。宋代太拉胯的就不说了,明代的大儒主张放弃越南,最后确实丢了,和清代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都是科举官员一脉相承的做法,一点不奇怪。不是中国没实力,而是科举儒家官员拖后腿。宋之后元,明之后清。大规模科举前汉文明可没这么惨。以前是有北方威胁,但当时胡无百年运,最惨也没有整体沦陷。但科举后有了儒家士大夫就不一样,外来主子越来越好坐稳江山了。科举文学选官全世界仅此一例,结果也是显而,中华文明逐渐落后的国策之一。
【 在 xaviNo4 的大作中提到: 】
: 唐朝时期科举也考骑射,所以我不认为是科举的问题。
: 之前没有科举的时候也是总被北方侵略。 我个人觉得主要还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本身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上天生的优劣势。宋朝没有北方屏障,没有大片牧场养马,最重要的是核心还是重文轻武,所以军事更惨。
: 另外你说的是科举制度选拔,但是又说像宋徽宗,这个类比不太好,毕竟人家赵ji是皇帝,不是科举考上来的。
: ...................
--
FROM 116.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