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口口声声说辽史宋史么?咋当伸手党?
雍熙三年底,太宗诏命定州都部署田重进出兵攻辽岐沟关;令瀛洲马步军都部署刘廷让率主力北上,寻辽军主力决战;同时再命屯守益津关(今河北霸县)李敬源部、高阳关杨重进部向刘廷让靠拢;以沧州都部署李继隆精兵殿后,此战宋朝方面再次集结十万重兵,且诸军声言取幽蓟。定州方向田重进连克岐沟关、涿州,意图牵制辽军主力南下,然而辽军似乎不理身后失地,执意南下。后李继隆怯战未至,遂有君子馆之败,双方伤亡惨重。
宋辽长期战争中至君子馆之战,宋胜多负少,虽然辽多骑兵,但宋恃开国以来百战精锐之师,并未惧战,境内境外作战,均不落下风,且耻于守城,而倾向于野战。
今人治史者,多以宋太宗自雍熙北伐失利后,不复有取幽燕之志。其不然,高梁河、雍熙两次大规模北伐纵然失利,但宋军多被击散,主力框架尚在,斗志未丧,军势尤存。真正导致宋朝重新审视对辽政策的一战,正是君子馆之役,此后,宋朝边防依城坚守,极力避免野战,多疲于招架,主动权易手,但也绝非再无攻势。君子馆确实惨败,但辽军也是损兵折将,多员大将战死,主将副帅均重伤,且同时代州辽西路军攻势大败,主帅北院大王长子被俘,也无力再战。太宗也虽然强令诸路募兵,欲再兴师以图幽燕,但群臣反对,只在河北募兵,筑寨自保。之后,唐河,徐河之战等辽军均战败。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宋军一直是主动进攻一方……,我去,你倒是列一下雍熙北伐后宋军有啥主动进攻
--
修改:bocaj FROM 222.131.246.*
FROM 222.13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