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说天雄,德清二军么?这两支稍后再说,要说形势也要说全。辽军其实两个方向,三路出击,河东方向一败再败,被宋军反攻入辽境,自不待言。河北方向,先是攻取了几个边境上的寨,根本不是城,如唐兴,遂城,但在莫州和北平寨前部被击败而退,转而去打保州,又不利,撤围攻定州,不用想这是三边主帅定州大阵的核心,八万宋军精锐为核心抱成团,倚唐河结阵,打不动,耗着引不出来,最后东去,宋军仍不动如山,那好了,照例绕过呗去打瀛州。决定在这打疼宋军,可是激战十数日除了分兵打下了瀛州外围祁州,再无收获。可见在宋军精锐所在的边境附近,没占到啥便宜,随后辽军撤围,目标是深入空虚的冀州,贝州,北京(大名),辽主一路,主帅萧达凛一路(绕过邢州,洺州),汇合直取大名,又于城下被挫(不是守城,是背城阵战)。这才是你说的内容的背景。大名敢于出城在城下于辽军阵战(相比之下,瀛州等处只能登城拒敌),一方面辽军也是分批到达,并不是全军(史载:北面都部奏“契丹自瀛洲遁去,其众犹二十万”。),另一方面,德清军全力援助大名,实力增长了。但这也使得德清军“城中守军皆入援大名府,尽剩老弱”了。所以,德清城破,虽然是事实,也是辽军战果,但远不是德清军覆没。大名守军一部分追击中伏,确实有所损失,也是辽军胜绩,但天雄军实力并未因此受损多大,追击本来也不会去太多人,还回来十分之三四。之后,辽军没有继续攻击大名,而是叕绕过,直趋澶州了……
说句题外话,史载:“王钦若遣精兵”南下追击辽军……这名字好熟,正是要真宗迁都那位,被寇准给排挤到大名带兵了……到哪儿都坑爹……
【 在 karin 的大作中提到: 】
: 哪家布置的防御是可以接受纵敌深入的?您老再看看澶州对峙前的情形
: 辽师攻东门良久,舍东门,趋故城,夜,复自故城潜师过城南,设伏于狄相庙,遂南攻德清军。钦若闻之,遣将率精兵追击;伏兵起,断其后,天雄兵不能进退。全照请于钦若曰:“若亡此兵,是亡天雄也。北门不足守,全照请救之。”乃引麾下出南门力战,杀伤辽伏兵甚众,天雄兵乃复得还,存者什三四。
: 庚午,辽萧巴雅尔、萧观音努率渤海兵攻德清军,城破,知军、尚食使张旦及其子三班借职利涉、虎冀都虞候胡福等十四人并死之。
: ...................
--
修改:bocaj FROM 222.131.246.*
FROM 222.13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