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论证根本不是严谨的问题了,就算抓住一个王小波起义推给前朝,也不能改变宋代农民起义频繁的命题啊。何况,起义发生在宋灭后蜀将近30年后(27年),甩给前朝是不是有点甩锅啊?更何况,如果细究起义爆发原因,则根本不是后蜀的问题,而是恰恰相反。北宋在统一的过程中并没有遇到特别激烈的抵抗,这与南方一些豪门和割据势力的支持分不开。作为回报,北宋朝廷给予他们经济利益。因此并不存在一般开国后土地分配较为平均,暂时掩盖问题的情况。且在这种情况下,北宋统治者不可能牺牲这些豪门望族的利益,根本不抑兼并,如后蜀灭亡后,大量的土地田宅被赐予了有功的官吏和士兵平民,这些土地仍然是私有土地,即便暂时分得小块土地的普通人,也随时有被兼并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分到土地的很快又会面临土地被兼并的境遇。农民失地之后就会变成“客户”,依附于地主,承受地主的残酷剥削。宋代依照土地占有收取赋税,而普通平民抗风险能力较小,依靠土地的产出无法负担起朝廷的土地税时就不得不向地主借贷,而地主则依靠借高利贷的方式把这些无力还贷的农民转化为自己的佃农。农民在这种情况下所遭受的压迫也就由人身压迫转变为经济压迫,矛盾容易普遍蔓延。王小波、李顺起义的原因与宋代的土地政策息息相关。天灾人祸只是起义的导火线,“失地失田”的农民在土地兼并的浪潮中根本无法生存才是根本原因,即便起义被镇压后,朝廷依旧“诏有能者占田而倍入租者”。造成的结果是大片土地被豪强占据,兼并加剧,流民无所归。起义土壤一直存在,层出不穷。宋仁宗时期,全国的农民有接近三分之二沦为客户,地主占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土地却事实上不用纳税,而将这些田税转嫁给农民。
【 在 ssava 的大作中提到: 】
: 首先你的论述就不严谨。什么叫起义不断?宋开国遇到的也就是王小波起义。蜀地从唐末开始割据,907-966,差不多一甲子不属于中原王朝。与这个类似的,是台湾二二八。另外,蜀地农民的悲惨生活是从后蜀延续下来的。一个王朝一开头就农民起义,恰恰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好比学农同志刚上任就矿难了,他是引咎辞职了,可是责任都是他的?
:
--
FROM 124.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