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色的才不好分辨,需要用现代知识辨别,一般的肯定能分别。常见区分方法如渗水不渗水,釉怎么施,敲起来的声音等。窑工也能根据经验判断是不是瓷土,大不了烧一次看看。各地窑口这么多,说明做到这点不难。而且,烧的人知道用的什么材料,什么窑温,肯定知道是不是瓷。但如果不是这个窑工本人眼看着烧出来的,而是对烧成的陌生器物进行判断,上述方法用在个色器物上就不太好确定,这时需要上仪器区分,古人没这个工具就只好根据经验说,但这说不死。
从古人对陶瓷区别的描述看,说法很多,前后、相互矛盾的很多,并没有形成统一明确无疑的认识,所以说古人在辨别时不如今人。
高岭土是元代才开始用于烧瓷器的。元代景德镇出货量大,上层好挖的、风化好的、直接能用的基本被挖光了,剩下下层风化不够的次品瓷土搀着好瓷土一起用,发现比原来的质量更好,这才开始能烧出大型器物。高岭土在下层,淘洗后细腻洁白,当然好区分。但是上层的,杂质多的,颜色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看起来跟普通黏土差不多。
【 在 shuyinxia 的大作中提到: 】
:
: 古人虽然不懂具体化学成分,但是原料应该还是会区分的吧?
: 一个粘土,一个高岭土,怎么看都不一样,而且高岭土是山上开采的。
:
: 没听说过哪个窑的陶器好,可瓷器是有的,我猜应该和原料产区的关系吧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Huashengmi Note none」
--
FROM 111.19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