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哦,木有,可能俺那句话写的有些容易误解,我的意思是说“至于说到仰韶与后世的‘河南龙山文化’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庙底沟二期文化及仰韶的庙底沟类型这个路数演进联系起来的”。
至于说“龙山”,这是学史习惯问题了。狭义上的“龙山”,自然是指山东的那个龙山。然后,在有一个时期,曾经把同时代的北方文化几乎都划做“龙山文化”,这应该是跟仰韶的广泛分布向对应的,也是考古学早期的一种做法吧。然后深入研究之后发现,各地的“龙山文化”其实各有特点,于是就出现了一堆区别于山东龙山的河南龙山、江苏龙山(也有叫青莲岗的)、陕西龙山(即客省庄)等等。而现在来说,其实这些过渡阶段的概念已经用的越来越少了,大家还是倾向于用各地自身的文化命名。所以我提到“河南龙山”的时候,也特地加了引号。
不过,说到“龙山时代”则又是另一回事儿了。上面等于是在说在狭义的考古文化(基于类型学的证据)上这些各具特点。但同时也有许多共性可以作为“时代特征”的,比如城墙的大规模出现,社会明显分层,大型中心性聚落的出现等等。所以需要给这些共性的特征去一个名称,那就是“龙山时代”了。
三星堆和西北诸文化的关系,俺倒是没研究过。。。回去找来看看的。不过这种“高低”、“低地”的区别还是可以看到的。比如只是在河南,环嵩山地区的诸类型,与豫东平原上的王油坊类型,的确颇有不同。后来王油坊类型也是进一步东迁、南迁,最终落脚长三角地区,略可见其文化倾向。
【 在 SebaMed 的大作中提到: 】
: 多谢多谢
: 仰韶晚期和“河南龙山文化”是一回事?
: 这有点颠覆认知了
: 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究竟是以时间划线,还是以器型划线?如果“龙山时期”的文化就是龙山文化,在河南就叫
: 河南龙山,在山东就叫山东龙山,那也太无厘头了吧
: 最近听ucla的李旻的两个讲座,他把龙山分为高地社会(晋南晋北,西北,石峁等等)和低地社会(河南山东江汉江淮),这也有点启发。然后据他讲,三星堆是跳过中原,直接受高地龙山的影响,所以后来三星堆人和周人天生关系好,一起伐商
: 然后,后来西周被灭,也是高地龙山社会的内讧
--
修改:molar FROM 210.12.245.*
FROM 210.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