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Roncatto 的大作中提到: 】
: “诸葛亮所做的事情,和曹操是一模一样的。”你学的历史是哪个版本的?
都是大汉丞相,都大权在握
诸葛亮和曹操的官职地位基本相同:曹操为丞相,封武平侯,领冀州牧;诸葛亮为丞相
,封武乡侯,领益州牧。而且曹操和诸葛亮都掌握着实际的权力,曹操就不用说了,汉
献帝只是个坐在皇位上的傀儡。诸葛亮在刘备死后也是掌握着蜀汉的军政大权,史书记
载“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都崇尚法律,依法治国
曹操和诸葛亮都奉行依法治国。曹操重法尚术,严刑峻法,陈寿的《三国志·武帝纪》
中就总结曹操一生“揽申、商之法术”。这构成曹操法治思想的根源,此即“拨乱刑为
先”。所以,曹操始终想建立的是一个法家寒族政权,他看到东汉政权因为士族地主阶
级的膨胀而腐朽,而分裂,所以终其一生他都在打击豪强。可惜曹丕选择了妥协,让士
族阶级从幕后走向了前台。(曹丕是废柴,可杀!)
诸葛亮治理蜀国,最根本的原则就是依法治国,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
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他厉行法纪、打击豪强、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发展经济、平定
叛乱,终于使得一个小小的蜀地“吏不容奸、道不拾遗、风化肃然”,诸葛亮治蜀成为
了万世标杆,强大如魏国也没有绝对的把握能够灭了蜀汉,也使得偏安一隅的蜀汉政权
在刘禅的统治下还能延续几十年时间。
统一的理想
曹操和诸葛亮都是有着大一统政治理想的人。曹操最开始并没有多么大的野心,面对东
汉末年的乱局,他本来想做一个好的地方官,后来想做一个为国家征讨四方的将军,一
定程度上他也是想匡扶汉室的,这在他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当中说得很清楚。诸葛亮
也是如此,从隆中出山后,诸葛亮就是想辅佐刘备成就霸业,匡扶汉室。
诸葛亮、曹操都有强烈的意愿要实现统一,并都切实付出了努力和行动。随着时间的推
移,势力的膨胀,曹操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也有了一统天下的雄心。诸葛亮更是如此,
六出祁山北伐中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虽然两个人最
终都没能够实现这个理想,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值得钦佩的。
--
FROM 112.4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