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的历史地位不用多说,大伙儿肯定都承认。但,他毕竟是人,不是神,每个人都有其历史局限性的。历史书多多少少都会有作者的倾向性的,作者在史料取舍、遣词造句等等方面都会有所显露,这其实也是历史的一部分。看史书,还是要关注一下作者自身,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
比如,后世另一个司马家的,编纂《资治通鉴》的司马光,编修《资》的目的是“资治”,很多对资治没有帮助甚至起反作用的史料他就一笔带过甚至舍去了,而有些有助于资治的,他也会增加笔墨,人为拔高。他自己身为一代醇儒的身份,以及现实中和改革派王安石的角力,对他选取史料以及“臣光曰”的角度也有深刻影响。
还有,新朝为前朝修史的传统,也会有很多对历史本身的扭曲的。
史书要对照着看,不是说谁地位高,谁写的就是真理。都是人,要用看人的眼光去看这些史学家和他们的作品。
【 在 defeaty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史学家第一位的
: 纪传体史书就是司马迁原创
--
修改:whx83 FROM 117.107.176.*
FROM 117.1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