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再往前推。
您说普通民众对周不认可的理由是受地理局限性和信息流通速度的限制,对吧?我针对您的论据说:战国时期这两点都不是事儿。您则拿出周初的地理格局来当论据,我又告诉您:战国时期跟那是不一样。(我从地里开拓、人口流动和战争需要等几个方面做了阐述。)……扯来扯去,您又拿出中山国复国来说战国时期还是有地理空隙的。。。
您看,您这贴最后的说法也变了,变成了“更低”,而不是最开始说的不认可了。既然是“更”,那是相对于什么时间什么人说的呢?我理解应该是相对于诸侯、大夫这一层。这个当然是更低。但和您最初说的不认可、不知道是两码事儿了。
另外,您上边说中山复国是另外找地盘,我倒想做个思想实验:中山第一次灭国是被魏国灭的,而且对于魏国来说是块飞地。如果按照您说的是另外找地儿,那么魏国这块飞地是什么时候并入赵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记录啊?事实是:这块飞地被中山复国时失去了(有点像近代殖民地国家独立的意思。还是那块地盘。),然后在第二次中山被赵灭的时候并入的赵国,也就是说,中山复国根本不是您说的另外找地。。。
【 在 ericz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的争论不是从周朝时是否有大一统认知,普通民众是否存在对周的认可开始的么?
: 我的观点一直是,那个时候普遍没有大一统认知,普通人不会认为自己是周人,甚至连周没听过都有可能。
: 基于这个问题,我们才展开到地理等因素的。到战国后期,地理上的开拓可能更广阔了,但是民众对周的认知,肯定更低了
: ...................
--
FROM 117.10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