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附件图
日本之前控制油田是因为1920年的尼港事件,
不是你说的西伯利亚干涉。
Sakhalin油田,
1914年5月,两家英国公司取得石油开采权。
3年后,两家公司都撤出了;
1918年,日本公司和俄国公司签约,
派勘探队去北 Sakhalin;
1920年尼港事件,日出兵占领北 Sakhalin,
同年开始钻井,1923年开始产油,
当时日本不必获取苏联政府的同意,
也无需支付苏联钱;
1924年,日军撤退,石油供应给日本公司;
1925年12月,日苏签订协议,8个油田,
4个归苏联,4个租给日本;
1926年,日本开采了3万吨石油;
1928年,日本开采了10万吨石油,
苏联油田开采了296吨石油;
这年,日本给予苏联贷款,购买钻井设备等,
换取苏联控制的4个油田的石油。
此后苏联的4个油田的产油量迅速增加;
1932年,日本开采了 18.5万吨石油,
苏联也开采了差不多这些。
1941年4月日苏中立条约后,
日本公司继续保持北 Sakhalin 石油开采,
直到 1944年3月30日,苏联收回石油利权。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二战前日本买美国的废钢铁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an 17 13:04:41 2023), 站内
:
: 整天造谣有意思么?
: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俄国一直掌握着萨哈林石油开发,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等原因,萨哈林岛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十月革命后,日本就借干涉之机,霸占了萨哈林石油资源,日本财阀1919年组建的北辰会垄断了萨哈林石油产业。后来,苏
: 猿腥先毡驹谠抖埠凸厥饩美妫踔脸鍪廴林土地(不止石油开采权)为代价,收回萨哈林主权的努力,也因日本要价过高,而未果。再后来,由于形势好转,有利于苏方,苏联才从出售立场后退,只同意以资源优先租让权为条件谈判。同时,日本由于陷入一战结束后绵延不绝
: 的经济危机,国内动荡不安,政府无力维持在俄国远东地区的扩张。在这种情况下,日方最终同意以获得资源优先租让权为条件将北萨哈林交还苏方。1925年1月,苏日在中国北京签订《关于规范苏联与日本关系基本原则的条约》(简称《苏日基本条约》),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外,
: 苏日签订两份附加议定书,在第二份约定平分勘探和生产区域,苏方对日方矿区的石油无收购权,而日方应成立相关公司来苏接洽后续事宜等。在此之前,受地理环境、开采条件、石油品质等因素影响,以海军省为代表的日本各界虽对萨哈林石油十分重视,然而当地石油产量一直没有达到
: て凇
: 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签署时,该问题的背景是,日本试图借德国之力扩大在北萨哈林的权益,甚至希望以德为中介收购北萨哈林。对苏联而言,即使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西部边境局势依旧紧张,东部边境急需相对稳定。可是,基于石油资源的极端重要性,苏联无法接受任何放弃北
: 林的提案。根据1941年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日本承诺放弃在北萨哈林的所有权益,苏联对日提供足量石油,两国约定数月内签订新条约。但因德国入侵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事件接踵而至,苏日两国均无暇举行会谈。1942年中途岛战役结束后,日本逐步丧失制海权,距离本土较
: 近的北萨哈林更加受到重视,尽管当时日属矿区年产量已不足2万吨。而作为未受战争影响的石油产地之一,萨哈林地区同伏尔加河流域一道取代受纳粹德国威胁的高加索地区,为苏联提供力所能及的能源支持。1941年至1945年,萨哈林石油公司共生产300万吨燃料,几乎相当于战前10年的
: 俊3耸椭猓比林的天然气资源在战争期间得到充分利用,奥哈至哈巴罗夫斯克输油管线也建成投产,萨哈林石油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强。1943年,苏联在苏德战场上转入战略反攻,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每况愈下,日本比苏联更需要对方保持中立。同年7月,苏日代表重启谈判。
: 钅3月,苏日签订议定书,日本放弃在北萨哈林的所有权益,作为交换,苏联向日本提供500万卢布,在战后5年内每年向日本提供5万吨石油。在战争条件下,该条约未能兑现,日本已无力将石油运回国内,其特殊权益实际上化为乌有。直至战败。
--
FROM 223.1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