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古汉语语法结构的遗存。当时肯定有其规律性和合理性,比如突出否定意义,宾语是代词的时候才前置,这样也可以清晰地区分代词成分。
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其他语言也有类似的规则。比如德语,是框架结构,动词在第二位。而主语和宾语可以随意放置。die Katze是猫,die Maus是老鼠。德语里的句子,“Die Katze sieht die Maus”,是无法确切翻译为“猫看见老鼠”,还是“老鼠看见猫”的。两种可能都有。
我们经常说的“自信”,“自尊”,“尔虞我诈”,都是这种宾语前置的结构。
【 在 hanfengze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指正。
: 古人太坏了,弄那么多“倒装”、“通假”,目的只有一个:不让后面人轻易看懂。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5.1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