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纪传体,但连野史都不见得算。日本学者如箭内亘等也是支持四等级的结论。
否定四等级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没有,不存在,直到清末才第一次被提出,哪有否定的需要?元代即便遮掩自己恶行,也没必要单独不记载这个,更被诟病的九儒十丐,儒生地位不及娼妓反而并不避讳……明朝建立初,朱元璋多次说到元朝的政治上的诟病,但是从未提起过元朝的四等人制
虽然没有记载明确否定四等级划分的说法,但也不是没有可以证否这是个的史料。比如,元史《世祖本纪三》的记载,忽必烈曾有明确的诏书,规定了让蒙古人负责各路达鲁花赤的职务,汉人担任总管职务,回回人担任同知职务,并且这项诏书也明确表示要永久执行。从官品阶级来讲,总管和达鲁花赤的等级是相同的,并且总管职位的等级要比回回人所担任的同知的等级还要高。而且忽必烈还强调是永为定制,从元成宗到元惠宗基本都是遵循古制,可见此制度并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做到实际贯彻执行。如果汉人和南人的地位低下,那为什么又要设置高官?所以单从做官这方面来看,汉人的地位已经高于色目人(也就是回回人),这一点已和四等人制中色目人地位高于汉人和南人这一条不符。
至于广为流传的蒙古人打汉人汉人不能还手,蒙古人杀汉人只赔烧埋银子,而反过来却一定要处死等,稍微看看《元典章》,《刑法》等原文,自然知道都是误导。
元代政治确又弊病,压迫,这个是另一个问题。承认这并细究,不仅不会产生错误认知,反而更能探究四等级的误解来源。蒙元有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若某官员死亡,则由其嫡子或兄弟继承。只要是元朝开国功臣的后代都过得很好,元朝过度注重官员的出身,导致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丞相在继位时非常年轻。比如元世祖时期的安童书继任右丞相一职时仅有17岁;元英宗时期,拜住出任中书左丞相的时候也只有22岁而已。蒙古人和色目人归附蒙元统治较早,位居高位的人中,这二者也多,乍看下确实偏向蒙古人以及色目人的政治现实也不足为奇。掌握特权,肆意横行的也大都是蒙古以及色目的贵族,但普通的蒙古以及色目的劳动人民其实与汉族的劳动人民是一样忍受着他们的压迫与剥削过日的。这本身不能说仅仅归结为民族压迫。蒙元并没有给底层的蒙古人带来福利。为了减少当时战争的开支,他将财政压力转嫁到底层人民身上,西征时,士兵为了自筹装备,不少蒙古人被迫卖儿卖女,更有甚者卖身为奴来凑出西征的盘缠(见元史,和尚传)。到了元朝建立之后,底层蒙古人的贫困并没有得到改善,有的连普通的汉人的水平都达不到,大量的贫困的蒙古族人只能被蒙古的贵族或者汉人的地主贩卖为奴。而这点在《通制条格》和《元典章》中屡见不鲜。甚至有的蒙古族奴隶被远卖到日本、高丽以及印度等地。而这一点,也与四等人制并不相符。
【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1.蒙兀儿史记这本书是史书。
: 2.否定四等人制,始作俑者是日本人,汉奸史学家跟随。他们的依据无非是没有成文制度,但是这些分化却事实存在,蒙元又不会有什么法律条文去系统的定义。
--
FROM 222.13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