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tianc03 的大作中提到: 】
: 儒法之争,其实就是秦制和周制之争。
: 最后汉朝是行秦制之实,取了儒家作为笼络人心之道。
========================
你说得对,就是秦制和周制,秦制郡县制和周制分封制之争。儒家也不是反对嬴政,只是反对嬴政砸了它们的饭碗。
儒家以孝治天下,以礼来维持社会秩序。不同等级的人,婚礼也不同,葬礼也不同,男女成年礼也不同。
最糟糕的就是父母去世,守三年之丧。
刘邦登基后,行秦制。也采纳陆贾,叔孙通的建议,也就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恢复谥法制度。
一直到前140年,治国采取黄老,间杂法家霸道。
教育部收集各派经典,供各家博士们研读,部长也由各家轮流担任。
前140年,刘彻的老师卫绾主持贤良方正的考试,卫绾是儒家,录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儒家取得最后胜利,定位于一尊。教育部长只能由儒家担任,研读五经。大黄金时代,诸子百家,争鸣怒放时代彻底结束。
各郡,各县,各乡建立学校,学生的课本,只能研读五经。
刘彻,刘询是外儒内法的皇帝,刘弗陵无为而治,休养生息,采纳黄老。
经过国家90余年的教育,到了刘奭时期,儒家终于扬眉吐气了,刘奭是汉朝第一个采纳儒家治国的皇帝,结果被骂;柔仁好儒。王莽又是儒家信徒,王政君去世,王莽为她守了三年孝。
--
FROM 223.72.73.*